廣告片制作完成,剩下的就是投放。
電視臺、地鐵、車站、商場、公交站牌、電梯等平臺都是很好的推廣平臺,每個城市都有專業的廣告公司做這項業務,大大小小的很多,格局和家裝行業差不多,每個城市都有一兩個大點的公司和若干個小公司,行業龍頭也有但不是很多。
這個廣告公司可不是制作公司,而是發放公司,這是一個純人脈型公司,同樣一個廣告同樣的價格,有人脈就能送進小區電梯,沒人脈,打死也進不去。
公交站牌、商場、地鐵等等廣告位也一樣性質,幾乎全被當地那些地頭蛇搶先占有了。
反倒是最貴的電視臺最好說,電視臺有專門負責這方面業務的部門和人員,錢到位就差不多了。
而且楊磊不喜歡在地方臺投放,投就投央視,而且只投央一。
雖然最貴,但效果最好。
一旦投放出去,全國人民就都知道了,廣告片用心點,產品質量能達到水準線以上,這生意就沒有做不起來的,至少這個開局肯定穩穩的。
別看國人都討厭廣告,但偏偏還真就吃廣告那一套,廣告說啥就信啥,百試百靈。
做小罐茶的杜國英杜老板就深諳此道,出道以來做的四款產品款款火爆,賺得是溝滿壕平。
怎么做到的?
就是廣告。
瘋狂在央視投放廣告,廣告內容不精彩但就是掐準了同時代消費者的脈搏,精準地抓住了目標消費人群的G點。
楊磊給趙曉竹和宋芳菲安排的推廣方案就借鑒了杜老板的思路,并且在杜老板的思路上加入了一些更高明的營銷手段。
不就是燒錢么?
趙曉竹和宋芳菲一家一個億,開公司、做渠道才能花幾個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現金都要花在廣告這塊,也就是說保底推廣費用八千萬。
這個時候的廣告費雖然貴,但也沒有貴到非常離譜的地步,排除春晚以及某些火爆的節目冠名廣告外,日常廣告包括黃金時間段的廣告也就千把塊錢的標準,五秒鐘的廣告播一天也就萬把塊錢。
當然,這是最低標準,五秒鐘可不夠用。
但就算十秒鐘甚至二十秒鐘的廣告,一天也就二三十萬,一年也才兩三千萬而已。
嗯,而已。
就是這么豪橫。
一般企業哪有這么多錢這么燒?
也就楊磊以及杜老板那種人敢這么玩。
有錢,膽子夠大。
當然,這些工作楊磊就沒有再參與,讓趙曉竹和宋芳菲自己去做,她們既然要當女強人,遲早得學會自己面對這些,等她們實在沒辦法的時候,他再出馬也不遲。
另外,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尤其是螞蟻科技這邊,有肖思語和王劍這倆人才后,他不但沒有閑下來,反而更忙,每天在產品開發部門和那一群做產品的混在一起,他不懂技術,但就是喜歡嗶嗶,而且嗶嗶得這些員工無話可說。
重生者就是這么不講道理。
4月29號。
下午,楊磊剛剛把產品經理訓了一頓,神清氣爽地返回自己的辦公室,處理完今天他應該要處理的文件。
他要提前下班,回去給他父親過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