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執行1號計劃,按照常規方式招攬用戶吸引流量,先不要太招搖,然后等我消息。”
“等到什么時候?”
“看局勢。”
“有競爭者了?”
“飛越科技和常聊科技……”
張海洋張了張嘴,他是知情的,畢竟跟楊磊時間比較早。
楊磊擺擺手,“沒什么不能說的。”
張海洋這才問:“這兩家公司不都是老板你的嗎?為什么要……”
“為什么要親自制造這樣一場看似激烈實則內斗的競爭?”
“對。”
“因為市場就那么大,先發優勢又很明顯,一個公司能吃下的份額是有限的,但三家公司一起出馬分蛋糕,占據的份額就會多很多,不說占據全部市場吧,占個百分之七八十總該沒問題,而且表面競爭越激烈,經過廝殺的用戶就越忠誠。”
這種操作方式很常見。
給趙曉竹和宋芳菲設定的發展路線就基于這個思路。
正如加多寶和王老吉打架,和其正沒了。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打架,非常可樂沒了。
原理其實很復雜,有實力因素,有眼球效應,也有自身經營原因,但這種方式在商圈里真的很常見也很有效。
楊磊自己操縱三家同類公司打架,必然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快速推動相關行業的發展,這樣一來,行業生態就會進入快速發展變化的快車道,其他人再想進軍這個行業,就很難跟上有先發優勢的三家公司的節奏。
打得越激烈,其他后來者越是不敢靠近,生怕殃及池魚。
等到戰斗結束,那些公司才會發現原來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甩開了那么多。
而且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同一個分類中基本上容不下第二家的存在,何況三家。
楊磊一手掌握三家,而且都有先發優勢,那么基本上就絕了其他人追趕的機會。
當然,競爭者一定會有,因為這么大的流量入口,是個互聯網企業都會眼饞。
所以必須打這一架,而且得打得越兇狠越好。
楊磊沒有深度解釋這些。
但在座的都是精英,稍微一點撥,立刻明白了這些操作中的涵義。
葉甄直接豎起大拇指:“牛!這樣的操作,估計也就老板你這樣的天才能想到。”
趙曉梅也含笑點頭,“你不說,打死我也想不到那兩家公司也是你的,這樣的招數,真讓人防不勝防。”
“對,我估摸著有其他競爭者的話,一定會被這樣的陣仗迷惑。”
“老板是不是還有什么招數沒說出來?我感覺這樣的大好局面,完全可以玩一套大的狠的啊。”
楊磊笑笑,“暫時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