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感受?”
“和我的短博客……”
“咋了?”
“很相似。”
楊磊笑了,“你不就是想說羚羊微博剽竊了你的創意嗎?但是我要告訴你一點,在我接觸你之前,羚羊科技已經在籌備中,微博這個創意更是早早地擺在了我的案頭里,連成熟的ui都早早拿出來了,根本不存在剽竊不剽竊。”
“可,可是,羚羊科技的成立時間……”
“沒錯,羚羊科技的成立時間確實不早,因為我想找個天才程序員站臺,成為羚羊科技的頂梁柱,幫我實現微博這個偉大的創意,這個人選原本是你,但很可惜,你沒有把握住機會。”
“那你為什么還要成立飛越科技?”
“我惜才,你是個人才,創意也不錯,雖然你的短博客在微博面前毫無價值,但跟其他做社交的同行相比,已經領先了一大步,所以我才愿意給你這個機會,讓你證明一下你自己。”
“可是,有微博在,短博客完全沒有競爭力,你的投資會全部虧掉。”
“這個就不用你操心了,按照你的發展綱要做事兒吧,該推廣推廣,該炒作炒作,我有其他需求的時候會跟你打招呼,而且現在是群雄爭霸階段,短博客也有短博客的優勢,認真搞,必然有立足之地,而且……”
“什么?”
“而且你的短博客雖然在各方面都不如微博,但現在有了現成的模板,模仿總會吧,一點點更新升級,幾個版本之后誰還記得你做的是短博客還是微博?”
“這,這,楊總,你是讓我抄襲你的微博?”
“你可以這么理解,”楊磊坦然承認,“不過微博這個名字絕對不能用,因為這是羚羊科技的專屬商標,有專利權的那種。”
沒錯,楊磊就是這么絕。
直接把“微博”兩個字注冊成了商標,還申請了專利。
而且已經注冊成功。
這是雙保險。
從今往后,除了羚羊科技外,其他任何個體或者組織都無法使用“微博”這兩個字進行商業活動,盈利非盈利的都不行。
這一下子就絕了其他同行徹底跟風的可能。
模仿抄襲?
沒問題。
但對不起,名字不能模仿也不能抄襲,可以叫短博、小博、細博、輕博什么博,唯獨不能叫微博。
有人可能覺得就一個名字的事兒,不影響大局。
錯,很多時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一個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的名字,能給用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極其有利于傳播,否則,用戶想跟朋友聊聊你的產品使用體驗卻經常被拗口的名字卡住,還談什么用戶體驗?
縱觀互聯網世界里,大火的互聯網產品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名字極其親民,第一條就是讀起來朗朗上口,讀著很親切,一點也不拗口,然后就是通俗易懂,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干啥用的。
相反,那些名字拗口的;互聯網產品,基本上火不起來,或者無法長久。
只有極少數是例外。
這也是楊磊給公司起名字非要用羚羊、螞蟻的主要原因,這些動物和昆蟲都很常見,讀起來也順口,而且因為是專屬名詞,用戶聽到這個名字就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固有的印象,想到螞蟻就會想到螞蟻科技,想到羚羊就會想到羚羊微博,把他的公司產品和現實中存在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更容易讓用戶接受,會大大降低用戶的抵觸感。
不過很明顯,現在的譚貴青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陷入了“特許抄襲”的狂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