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聽說了嗎?楊磊要做期貨,還要做長線,做國際原油。”
“這又不是什么新聞,可惜沒辦法上車。”
“好多人都在觀望,畢竟期貨和咱們大a不一樣,風險太高,搞不好就是血本無歸,想上車的都小心點吧。”
“呵呵,說得我們能上了楊磊的車一樣,人家早就放話了,不接受其他人的委托,花再多錢都沒用。”
“求楊磊聯系方式,我要給他生一支足球隊去踢世界杯。”
“……”
說啥的都有。
依然是真真假假。
但是熱度明顯更高。
而且輿論傾向也在往他期望的方向走。
在水軍的帶領下,楊磊的形象逐漸建立起來,先是農村家庭出身,然后是好身材高顏值大學霸,然后才是能賺錢。
他在公眾眼里的形象就這么按照他期望的先后順序逐漸成型,標簽也逐漸固定下來,是一個農村家庭出身的北大學生,其他標簽都是建立在這個形象之上的附屬標簽。
這就很好。
學生嘛,有太多可能。
可萬一被鎖死在財經奇才這個標簽上,再想改變就很難了。
其實就一個道理,先入為主。
先讓網民們接觸到那些消息,他在網民心目中的印象就是什么樣的。
反正,他的形象算是樹立起來了。
只是熱度還是稍微差一些,至少跟他想象的那種全民討論還要差點意思,不管是他還是宋芳菲。
要不再安排點黑粉?
有人說,一粉頂十黑。
很多時候,一黑也頂十粉。
因為人嘛,習慣性抬杠,只要你對一個人稍微有那么點好感,當有黑粉黑這個人的時候,你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為這個人辯護的沖動。
一次,兩次,三次,次數多了以后,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這個人的鐵粉,會拼命維護你心目中的偶像。
這其中,黑粉的力度得掌握好,得用那種一看就不怎么靠譜的黑料去黑,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激發路人以及粉絲的維護心理。
學會這招,漲粉漲熱度真的如同探囊取物。
十多年后,不少流量明星就經常用這招,故意安排一些無腦黑粉在各大平臺黑自家偶像,激發粉絲們與黑粉之間的戰斗,以此來提升粉絲的凝聚力,順帶著漲熱度漲粉割韭菜。
所以互聯網上殺得很厲害的無腦黑和無腦粉,大概率是一家人。
畢竟,正常人誰搞那種事情。
腦子不正常的畢竟只是少數。
不過這些招數,還得五六七八年才會出現。
楊磊也不知道他提前拿出這種大殺招,會不會對互聯網的生態造成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