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封德彝、蕭瑀、陳叔達看完書信上的內容,一陣面面相覷。
對于吐蕃國派來使臣,到長安城之事,他們是率先知曉的,而且還認定這一定是讓朝廷頭痛的事
果然,吐蕃使臣派來的使臣,是來和親的!
什么是和親?無非就是伸手要便宜!
趁著現在大唐面臨蝗災肆虐,吐蕃這時候提到和親,無疑就是在說,若是大唐不給他們吐蕃一些好處,吐蕃國上下就會讓現在的大唐雪上加霜。
-想到這里,四個人便不寒而栗。
如果換做一個人,恐怕都要在這等艱險情況下,捏著鼻子同意吐蕃的要求。
但是沒想到,李泰態度截然不同。
和親?可以啊!
但一定是你們吐蕃送公主過來,而不是我大唐派公主去你們吐蕃!
只是這一點,四個人便心生敬意,能在這等情況下,說出這番話是要莫大勇氣的,更讓四人沒想到的是,李泰派遣李建成去吐蕃以后,吐蕃竟然同意了!
四人松了口氣,隨即而來的是一陣頭疼。
小皇帝自從坐上皇位以后,大唐確實在遭遇難題時,好像莫名其妙就被化解了,他們自認這些都是李泰的功勞。
可是長此以往下去,就不一定了啊!現在小皇帝乾綱獨斷,獨攬朝政,早朝現在都廢了半旬,尤其是和親這么大的事情,若不是李淵叫他們入宮,他們還要被蒙在鼓里。
這算什么?
如此大事身為宰相竟不知曉!
那還算什么宰相?!
干脆朝廷就地解散算了!
裴寂深吸了口氣,神色凝重道:“無上皇帝陛下,此次吐蕃和親之事,秦王府那邊確實立了大功,陛下更是決勝于千里之外,但臣以為,這不是一件好事。”
李淵眉頭一挑,“此話怎講?
“我大唐能每日參議朝政的在京官員有不下百人,可最近半旬時間里,文武百官卻如同休沐一樣!原因在何處?就在陛下荒廢朝政,不上早朝!"
裴寂沉聲道:
“吐蕃和親之事,本該放在早朝之上,百官議政論出一個決策出來,然后由陛下欽定,從而得以實施。”
“可是現在,陛下卻跳過了百官議政直接叫殿下一個人前往吐蕃,若是此次吐蕃發狠,殿下身死他鄉,我大唐再有煌煌天威,難道能讓殿下死而復生嗎?”
............
“此次是陛下、殿下運氣好,所以沒有出意外。
裴寂肅然道:“但若是有下一次呢?”
“下一次,還有這般好運嗎?”
本書首發來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