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還有,聽說在派人去請刑部尚書到府之前不久,定邊侯府老侯爺和小侯爺一起出了城,到今日下午,都再未見兩人回城。”
這一點也是云悠然深覺蹊蹺之處。
池老侯爺如今是賦閑在家,想去哪兒都行,可池明軒卻并不是,他有公職在身,哪里能隨便不歸?
他們爺孫在這個特殊時候外出,是不是說明池明軒早就知道了些什么,還為此做好了準備,至少連假都提前請好了?
如果是這樣,那侯夫人生病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小了幾分?
云悠然的關注點在于事件本身,而聽了云悠然所說,蕭君昊圈出的重點則是對池明軒的行蹤,他家王妃竟知道的蠻清楚。
是專門留意了么?
壓下呲呲直冒的不舒服感,蕭君昊對云悠然道:“王妃放心,明日一早我就派人去打聽。”
“哦,如此,那就有勞了。”
蕭君昊既愿意派人打聽,她只消靜待結果,云悠然自不會反對,矯情地包攬到自己身上。
“一點小事,王妃無需客氣。去年你曾提到過的,關于興修水利一事,這些時日朝廷已基本議定。
“地點,從上陽南部衢州臨滄郡和東南部洛州的廣河郡這兩處最終選定了臨滄郡,六月中旬就要動工。”
王妃雖沒有問,但知道王妃定想知道此事的結果,蕭君昊便主動告知給了她。
“哦,這么快就定了?”
不知負責工程督造的是誰,人品是否可靠。
云悠然覺著,選個稍微貪些的官員倒不十分要緊,但一定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
否則,若整個豆腐渣工程出來,別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了,勞民傷財的,還不如不動。
不過,這個時代,對于在重大公務中敷衍了事者的懲罰極重,一旦出事,主要負責的官員極可能都會被誅九族。
所以,便是看在自家人安危的份兒上,一般官員都會打起精神不敢太過造次。
“嗯,父皇很重視此事,加之去探察的官員準備的還算充分,故,定下的還算快。
“只是這事剛一定下,公孫二郎和淳于三郎聽說了后一道去了工部主動請調,想要跟著去臨滄郡監工。”
“啊,你是說公孫諾和淳于信想去監工?”
公孫諾是吏部尚書府的嫡出二公子,淳于信則是大理寺卿府的嫡出三公子,這兩位出身都極好。
他倆這些年和蕭君昊還有她二表哥等幾位兄弟一道,在西北邊境立下過不少戰功。
回京后皆在十六衛任職,前途可謂一片光明,竟主動請調去做監工,這倒令云悠然有些意外。
無論大小官員,大都喜歡留京,很少有誰愿意被外調。
尤其像這種去監督工程建設的,十分辛苦不說,一個不小心還會被追責,他倆怎會主動請求攬下這份苦差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