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拿下(82章是去見宋康昊,再次面試)
這句話,當然是問徐賢俊的。
的確是這樣,這已經是第七日了(思悼被困柜中),兒子隨時都有可能死去,在此時顯露父親的一面,人之常情。
“前輩說得有理。”徐賢俊先是鞠了一躬,才有接著道:“前輩塑造的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君王,所以不論兒子犯了什么錯,在兒子將死的時候,英祖剝去君王的外衣,作為父親的一面顯露出來,這符合人性。”
眾人也都點頭,沒錯,人性,這就是宋康昊想要表達的。不過,這年輕人如此說,是迎合前輩還是胸有成竹?
“前輩如此演,就和華夏三國的魏武大帝死前的分香賣履一樣,都顯露出一位君王的人性一面。但是前輩有沒有考慮到魏武大帝和英祖二人之間的區別。”
韓國人是知道曹操的,先不說從三國到朝鮮時代,都是用漢字寫的史書,光是這幾年爭奪歷史名人的事情,就足以讓在座的人知道曹操。但徐賢俊用“分香賣履”這個成語,讓他們有點麻爪,啥意思?
而王齊山卻是眼睛一亮,華夏人不知道三國,那估計是藏在深山的野人,這野人還得是東漢末年以前就進去,現在還沒出來的。
曹操一生的事跡不用多說,豎個大拇指就行。他臨死前不僅安排了國事,還把小事安排的明明白白,就這一件事足以流傳千古了。
沒想到這小子竟然還知道曹操這事,王齊山不由得對徐賢俊另眼相看。
徐賢俊之所以知道曹操,是因為這位大帝喜歡人-妻,而徐賢俊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也喜歡比自己年長的女人。
不等宋康昊回答,徐賢俊便自問自答了:“魏武大帝在政治上:懲辦豪強、穩定局面、唯才是舉、尚禮重法;軍事上:統一北方、穩定二北、精通兵法、治軍嚴整、愛惜將才;經濟上:施行屯田、改革戶籍、興修水利、提倡廉潔。
英祖在政治上:蕩平政策、官制改革、法制改革、整理典章、平反昭雪;經濟上:行均役法、行比總法、疏浚河川、禁奢運動;最為重要的是就軍事上,當時‘寧古塔敗歸說’盛行,生怕清朝敗歸祖地的時候,朝鮮受牽連,所以強化國防修筑平壤中城、修筑江都外城。
一位華夏現代筑基人說的好‘槍桿子里出政權’,大家可以對比一下二位君王在軍事上的成就就可以發現,英祖雖然偉大,但軍事上差魏武大帝多矣。
劇中有一段,世子希望合并散漫的五軍營軍事組織,但是被老論派大臣以和英祖的約定而推了回去,可以想見,最重要的兵權,英祖可沒有掌控!而魏武大帝卻是馬上的君王,他的軍隊完全受他的掌控。
這就造成了二位君王根本上的不同。魏武大帝底氣十足,一言可決天下,天下莫敢不從;而英祖只能從中找尋平衡,讓這個國家穩定、和平下去。
所以,魏武大帝臨死的時候,百無禁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他不在乎別人說他什么,他有這份底氣!
而英祖在兒子臨死的時候,他沒有這份底氣,他兢兢業業39年,就是為了讓這個國家穩定、和平、強大,但是他現在依然不夠強大,因為他還受制于人,各黨派他只能平衡,不能像魏武大帝那樣,你敢跳,我就隨手滅了你的霸氣。
所以就算兒子死在眼前,他依然要隱忍,不敢完全放松自己,因為他有敵!不僅內敵,還有外敵。”
看了周圍人一眼,徐賢俊低下頭,輕聲道:“就比如現在夾縫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