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線儀回饋的數據越來越多,地層下的結構開始被各個地質學家進行整理。
各種化石,地下生物的數據被超算進行模擬復原,巖層的各項價位數和電離數,被以比碳14檢測更精準的數據反饋給傳輸到計算機數據庫。
“這個巖層化石有明顯的白堊紀的風格,想不到魔都地下三到五公里有這么豐富的化石資源啊。”
“你們看這個生物的樣子,也是以前未有發現的,地下八公里,巖層是白堊紀的,誒,你們說他會不會是現代哪個蟲類的先祖啊?”
“這里還有恐龍化石,不過是長頸龍,還有很多魚類化石,看來魔都這塊在以前確實是海洋,或者臨海。”
科學家們一個個指著,而數據模擬越來越多,終于,有人在地下二十公里的位置分析出了一個明顯的分界線。
“這個地方看起來有問題,上面是明顯的三疊紀巖層,下面卻是至少二疊紀之前的,化石反應明顯減少,而且數據顯示在過去24小時里,下面的板塊有過輕微的上升,但似乎被上面的板塊壓住了。”
隨著一個地質學家的發現,發現到板塊變化的人越來越多,數據被反饋到黃泉這時,已經形成了一整個完整的鏈條。
“二疊紀的板塊在擠壓三疊紀的,不應該啊,他們應該早就融合了啊,要往上也該一起啊,怎么搞的現在一個往上擠一個一個在壓?”
黃泉拿著報告越來越迷惑,下面的地質屬實不正常。
射線儀還在向下探測,功率開的更大了,終于在地下32公里的位置,反饋出了強烈的巖漿信號,但是這個位置屬于正常的地殼地幔分界線。
“這個數據,老張你們快來看。”
一個常年研究東亞地殼運動的教授,發現地下14公里到16公里的地方,巖石層有明顯的化石物質交替。而隨著時間過去,一條巖石層的交接線被畫了出來。
“如果根據地殼運動變化,魔都這塊地方在所在的板塊是兩層,第一層是3.5億年前,爬行動物還沒有出現前的泥盆紀巖層,第二層是距今2.5-3億年的石碳紀巖層。
地殼運動讓石碳紀巖層緩慢覆蓋了泥盆紀巖層的一端,而這個端口就是現在魔都的位置,而之前的泥盆紀巖層是一座海底火山的所在的板塊,也就是說……”
所有人都知道發現了問題,但現在比發現問題更嚴重的事情來了。
之前的猜測是魔都地底可能有地震預征,所以上面派人過來探測,以進行疏導預防。但現在根據探測的情況,又有了變化。
教授們的分析很快傳遞給了黃泉,黃泉也注意到了在海邊6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很不起眼的死火山。
按照射線儀反饋的數據,這個火山是很明顯的泥盆紀火山,火山口埋在海床下兩公里的地方,地下二十公里開始下面卻積攢了足足上百公里范圍的巖漿包。
“也就是說,魔都附近的海床下面,就有一個超級火山正在匯聚?”
顧晨聽了收集起來的數據,也是頭大,都快過年了,搞這么一出,這誰頂得住。
“是的,雖然現在巖漿還在火山底20公里的地層,但是熔巖壓力包已經形成了,正在以每小時十米的速度融化以前凝固的熔巖層,速度到后面還會加快,預計會在兩年左右到達海床地殼覆蓋火山口的地方。
等融化到火山口之后,他就會繼續積攢壓力在海床下面,火山口下的海床壓強比大氣壓強數千倍,破出的火山巖會迅速蒸發形成更強的氣壓。然后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