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調查?
顧晨手下看著已經跑到外面,鉆進自動打開車門的老大,一臉問號,接著就是一副了然的笑容。
不愧是老大,溜號都溜得這么義正言辭。
飛車自動飛行到了北極的源泉未來科技實驗樓,在大廳和黃泉一起匯合之后,飛向了地下城。
很快飛船飛行到了最高的那座塔,在塔旁順著深層隧道飛行得更深之后,順利來到了地下城的核心建筑區域。
“我嘞個去!”
眼前的景象比之前探測儀的模擬圖更讓顧晨震驚,火星地下三十多公里的地方,居然有一座和人類所處環境一樣的城市。
只是各種建筑和地球的風格有些區別,但相同的金屬架構,以及大同小異的建筑設計理念,都讓顧晨有一種眩暈感。
“說實在的,我甚至懷疑這里不是火星了。”
走進建筑區域里面,找到了正在指揮機器人進行細致施工的張教授。
這段時間對于張教授來說,也是一種人生觀的極限突破,從塔頂的合金配方開始,一直到殘留的稀有建筑輪廓,都可以說明火星的文明發展趨勢和地球類似。
“已經進行確認的信息就是這里曾經生活的,也是碳基生命體,科技程度根據人工智能的判斷,比現在的地球先進很多,這里之前的人應該是撤離的,沒有任何生物痕跡。”
隨著挖掘的進度提升,地下的信息越來越多,一份和地球科技文明發展模式相同,甚至智慧生命的元素組成基本相同的調查浮出水面。
“奇怪的是,明明文明發展模式相同,根據走向人工智能索取的火星探測數據顯示,又只有這塊區域有地下城,或者說被覆蓋的城市。
一個文明發展到了可以建筑幾公里高的高塔后。是不會只有一個城市的,除非人口很少,少到只有一個城市就富裕了。”
這些信息張教授越是深思,越是想不通,甚至細思極恐?
“根據我的判斷,這里可能不是火星文明的起源地,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市,有百分之有90的可能是一座工業基地。”
“如果這種推斷正確,那我們還應該思考的是,這座遺跡之前的文明來自哪里,現在還在觀測這里嗎?如果是幾億年前就有能力進行星際開發的文明,又為什么一直沒有窺伺地球。”
顧晨都不敢想象,一個文明如果發展了數億年甚至幾十億年,久到可能經歷過母星的衰落,恒星的膨脹崩塌,這種情況下的文明得有多變態。
一旁的黃泉一直沒有說話,這些東西從考古隊和其他科研人員進行匯總的時候,他就已經看過了,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線索。
直到回去的路上,顧晨還沒從各種猜想中回過神來,這種感覺,對于他們這些保護國家安全的人來說太難受了。
本來安安穩穩的生存環境,藍星無敵,布局太陽系的時候,突然變成了極為危險的渣渣。
雖然從地下城發現起,地球人類不是唯一的生命這點得到了證實,但上百年的太空探索也證明了,至少太陽系,甚至奧爾特云這一片區域,地球還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