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好吧……”
……
……
為了節約能源,塔層生活區,會在晚上九點以后,切斷公共能源供應。
如果你要繼續對外營業那也是可以的,不過就要額外向自管會提供貢獻點作為代價。
大同社會崩潰之后,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因此絕大多數人,都愿意選擇在吃完簡單的合成食品后,就進入《新世界》中進行“消費”,在實感體驗的加成下,虛擬生活里超低的“物價”,遠比現實生活,讓居民們來得輕松。
工機廠街第四巷,就唐寧一個居民,所以整條巷子漆黑一片。
唐寧不敢攜帶頭盔,就算攜帶了也沒用,因為姜效遠提供的衣服就和寒僵木一樣,能夠屏蔽天網信號。
唐寧現在只有個人信息系統可供使用,與腰間便攜式水晶存儲處理器一起,構成了一個最小單元的“局域網”。
打開個人視窗的錄像功能,就能夠將看到的畫面,通過眼球外的“隱形眼鏡”,存儲到處理器中。
唐寧就如同一頭潛身于黑暗當中的變異獸,悄悄向著巷子后方的原病毒研究所廢墟摸去。
聚居地是一個大金字塔,金字塔的四個塔棱,是能源、水源、物流通道的集中地,管道非常的繁復。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下部塔層的所有管線,都要經過上層,因此越是靠上的塔層,管線越多越密集。
上部塔層是當年為了居民基本生存服務的,所以第四塔層的建筑基本都是灰色水泥建筑,艱辛的生活也讓居民們沒有心思去搞那些下部塔層建筑的外裝。
“舒適”,“宜居”這些概念,和這里是不沾邊的。
母親殉職的地方,就在第四塔層西南塔棱部位,這些隆隆作響的管道和中繼站旁邊。
唐寧之所以答應姜效遠參與此事,也有自己的考慮。
他希望能夠在那里,找到一些關于母親的信息。
病毒研究所廢墟外拉著自管會的封條,這里是禁區,闖入者將面臨自管會的“強制教育”。
強制教育權的威懾力很大,這就導致這封條本身的強制力很小,就是簡單的膠條而已。
唐寧觀察了一下周圍,輕松跨過形同虛設的膠條,溜進了禁區之內。
廢墟的外觀還是完整的,不過無數可以供空氣出入的地方,一些應當是被爆炸帶得飛散的水泥塊上,灼燒的痕跡依舊保留在那里。
從英烈事跡報道上看,母親先是封鎖了研究所所有出入口,然后釋放了強電,引燃了里邊存儲的高燃化學原料,在悶燒達到一定的煙霧濃度之后,最后打開了空氣進氣閥。
那是一場刻意引發的燃爆,目的是利用沖擊波,將高溫帶到整個研究所所有的空間,讓一切可燃物質全部燃燒起來,以摧毀里邊的一切。
唐寧靈活得如同一只夜晚出來覓食的貍貓,手腳并用,無聲地沿著被炸毀的水泥塊,悄悄向廢墟逼近。
很快,唐寧就在廢墟中發現了不少監控裝置,紅外的,電場的,可見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