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常常是這樣,各自給自家孩子灌輸自己擅長的東西,希望孩子以后會成為自己的“接班人”。
雖然張紀陽不是唐寧和張秋意親生的,但是其實已經屬于養子,這種事情在如今的聚居地尤其是荒鎮,時常都在發生,聚居地還是本著鼓勵的態度。
畢竟孩子才是聚居地的未來,讓他們能夠平安地長大到成為“貢獻者”,本來就是聚居地聯合理事會的任務之一。
張紀陽因為掌握了異能,又被唐寧調理成了和他一樣的情形,一天只需要兩個小時的深度睡眠,加上超感生態艙的“夢境時間”的加速,小智的科學合理安排課程,張紀陽學習一天,要頂別人學習五六天。
所以小智其實也充當著家庭里“父母”的角色,甚至比張秋意和唐寧的影響力更大,導致張紀陽對歷史和考古也發生了濃厚興趣。
張秋意笑道:“紀陽,唐叔叔他自己這史觀也是非主流。現在聚居地的主流意識,應該是人人努力做貢獻,天網會按照各人的貢獻度決定分配占比的高低,以此為基礎,構建成公平公正的良性競爭體系。”
“比如你唐叔叔,他在從蠻州回歸到塔層的過程中,接收了蠻州、漢安兩地的天網資源,現在他加入了聚居地之后,關于這部分資源的使用和歸屬,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你讓唐叔叔給你講講。”
“這個嘛……”唐寧低估了張秋意的智慧,這下子作繭自縛:“人類關于資源占有和產出分配問題,貫穿了整個歷史,其實人類社會的所有問題,最終都是來源于此。”
“人和人的能力是不盡相同的,相同的生產資源平均分配給所有生產者,其產出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將生產所得平均分配,同樣的是一種不公平。”
“最好的辦法,是視能力合理分配,合理調度職業,然后合理分配所得。”
“但是這個合理如何才能做到,是人類斗爭了成千上萬年歷史都還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
“最終選定的方案,是在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都已經足夠充分的情況下,保證每個人的基本保障,也就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基本配備部分,而對于高出這部分的東西,視個人能力通過競爭獲取,到了離我們最近的大同時期,這個問題才算是基本得到解決。”
“在那個社會里,你即便什么都不用做,天網也會給你分配基本保障,因為社會不想讓你成為破壞它的‘麻煩’,將你計入維護社會穩定的‘成本’范疇,予以扶持。”
“但是你要想過好更美好的生活,依然需要付出,那就是天網制定的‘貢獻值’制度。”
“但是社會中也會存在一些特例,也就是付出與收獲不相匹配的所得,比如探礦,別人可能挖幾年都尋找不到礦脈,但是你去一下子就找到了富礦脈。”
“你唐寧叔叔擁有了漢安天網的權限,就類似這種情況。”
“這是特例,屬于與個人能力不相匹配的特例,天網的解決辦法是承認這種占有,但是會用相應的代價,從占有者手中置換出來,將被過度占有的資源重新調配,為全社會服務。”
“這本身屬于一種‘糾錯’算法,也被絕大多數人視為是合理的,有益于社會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