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
“這個事情可太大了,首先破解系統,拿到最高控制權,然后加載最新算法,讓別人無法破解。”
“兩件事情做完后,調整衛星,仔細掃描全球,先將目前人類的聚居地都找出來我先研究研究現在這幅圖像。”
“收到”
氣象衛星的任務從太空對地球及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所載的各種氣象遙感器,能夠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以及導航系統反射的電磁波,并將其轉換成電信號傳送給地面站。
為了保證圖片的質量,衛星的軌道一般設定在八百到一千五百公里,又因為每顆衛星每天會兩次走過自己的固定軌道,因此對位置保持的精度要求不高,零點五度左右即可。
這個高度,理論上只需要三顆衛星,就能監控全球,三十二顆衛星聯動觀測的結果,已經足以每日近二十次重復掃描全球范圍。
因為觀測范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不受自然條件和地域條件限制,因此氣象衛星是繼通信衛星之后,人類早期應用最廣的衛星之一。
當然最后被功能更加完善和全面的多功能衛星所取代。
因為掃描精度還沒有調整過來,所以現在唐寧看到的衛星圖像精度還比較差,畢竟它是給小孩子們科普氣象知識用的,主要還是在監視云圖的變化。
但是理論上這個精度還可以放大十倍以上。
風云衛星的極限精度,在被天網取代的時候,已經能夠分辨出地面五百米左右大小的物體,理論上在經過小智的調整后,應該能夠分辨出地面五十米大小的物體。
要是加上專門為了分辨圖像所用的渲染軟件,應該能夠清晰分辨出五米左右大小的物體。
差不多能夠看清一輛小汽車的外廓。
當然不是現在,現在唐寧所能夠見到的,只是一張圖片代表一平方公里,然后被小智拼接出來的一個巨大的地球儀。
調整這地球儀的方位,唐寧發現星球之上除了非洲北部、大洋洲、亞洲中心還有一些土黃色的沙漠以外,整個星球除了兩極,高原是白色以外,全都覆蓋上了滿滿的綠色。
兩極的雪覆蓋明顯地擴大了,這一點和科學院的推斷吻合。
這說明曾經困擾過星球的氣候變暖問題,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糾正,現在隨著星球氧氣濃度的持續增加,甚至有持續下降的趨勢。
曾經普遍變成夏冬兩季氣候的地區,現在重新變得四季分明。
雖然兩極冰蓋的范圍加大,但是海洋的面積卻并沒有減小,這說明陸地涵養地表水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同時期。
對于這個星球的最大多數物種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好現象。
當然,其代價就是人類的大面積消亡。
切換成紅外圖像,那就更加的觸目驚心,曾經代表人類活動的城市熱相,如今只在小范圍內還有存在,那些人類曾經最偉大的城市,多數都設置在沿海,現在完全看不到一點工業活動所帶來的紅外熱成像。
人類,不再是這個星球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