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個才下早朝回府的大臣,聞訊又趕忙入宮,去了御書房。
“皇上,微臣以為,當今之計,先封鎖消息,再商議對策。”丞相作揖一拜。
一眾大臣紛紛應和。
于是景元帝迅疾派出明部錦衣衛封鎖消息。
怎奈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幾乎是一夜之間,整個長安都曉得了大理質子暴卒長安驛站,還是在天子腳下沒了命兒的。
這其中,又不乏他國貿易經商的外邦人,早間進進出出的車馬便不計其數。
景元帝聞言,不由心頭一涼。
只怕瞞不住了。
果不其然,此事很快傳遍了整個中原,也傳到了南疆。
更是被暗中一些有心人的刻意言語,傳到了大理皇帝的耳中。
那皇帝登時氣得氣血上涌。
這兒子乃是他年邁得來,素日里寵上了天,恨不能摘下日月星辰送到他懷中——他本屬意叫這孩子日后回朝繼承大理皇位,續他大理國祚。
哪料今日死在天朝皇都,那皇帝老兒眼皮子底下,他豈能咽下這一口氣。
皇帝哭得是那個天昏地暗,罵得是那個酣暢淋漓。
稍稍收斂悲痛的心思后,大理皇帝當即便要撥出三十萬兵馬,命朝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將軍,北上攻占大理南疆大都。
也便是江南金陵城。
那老將軍雙膝跪地,老淚縱橫地懇求大理皇帝收回皇命。
上一次損兵折馬已是慘重無比,若今朝一去再撓北而歸,大理便只剩下那些守衛皇都的禁衛軍了啊。
那皇帝畢竟上了年紀,聽聞老將軍一番勸誡之言,登時勃然大怒,以為他暗中投靠了天朝,當下便要將之擒拿問斬。
這老將軍可是三朝元老,朝中不少武官都是他的徒子徒孫。
一聽自家老師傅要被問斬,那群徒子徒孫站不住了。
他們紛紛站出來為之求情,好說歹說才勸住盛怒滔天的大理皇帝,也勸滅了他心頭那一番出兵的心思。
冷靜下來后,大理皇帝略略思忖須臾,眉間精光閃過后,連夜寫下一封密信,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到天朝長安,那景元帝手中。
讀了這封密信后,景元帝微微松了口氣。
大理不會攻打南疆,只消將那質子尸首送回去即可。
景元帝大手一揮,一眾將士當日出城南下,帶著那質子以及一眾大理俘虜的尸首離去,去了大理邊關。
天朝將士個個繃直了面色,生怕大理暗中偷襲。
迎接尸首的,是大理皇帝。
皇帝帶著文武百官大開邊疆城門關,滿臉淚痕地親迎子嗣尸首回鄉。
這一幕看得天朝眾將士分分心酸,好些個都垂眸暗中紅了眼眶。
有朝一日,他們也會如此躺著歸去。
也許,只有一方頭巾隨諸將折返長安。
他們的爹娘,也將如此白發人送黑發人。
令人奇怪的是,大理接到那質子尸首,便匆匆回了城。
斷后的將軍頻頻回首,卻怎么也見不到大理軍隊出城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