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才兩天時間沒見,沈健就從練氣期第七層,升到了和張昭然一樣的練氣期第八層。
“小沈,就這兩天功夫,你境界突破了?”老萬問出了張家父子沒說出口的問題。
沈健點頭:“之前其實就差一層窗戶紙沒捅破,也該是這幾天捅破那層紙了。”
這話半真半假,正常情況下,他確實離突破不遠,不過這幾天還做不到。
即便如此,張昭然盯著沈健看了半晌后,面露苦笑,朝他抱拳一禮。
“佩服,佩服!”
張昭然雖然也是練氣期八層,但他是上大學之后才晉升的。
大學對修士的教育水平,物資條件,環境設施,跟中學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現代修道文明,講究積極入世。
修士雖然少年學道,但不意味著他們完全脫離社會。
小學教育,主要是基礎文化普及,一般不涉及修仙問道,最多只是簡介,讓孩子們有個基礎理念與認識。
一般而言,到了中學,學生才正式接觸道術典籍。
但除了學道練氣以外,其他諸如語文,農學,算學,歷史,地理,工學等文化課,學生同樣要學。
初中主要是為了考察學生學習道法的潛質。
有潛力有條件繼續學道的人自然不用多提,潛質不足無法踏上修行路的人,也不至于耽誤了文化教育。
視考察結果,升高中時,學生就要開始分流。
不適宜修道的人,升入普通文化教育的高中,繼續文化學習。
雖然未來終究是普通凡人,但仍然能在社會上謀生,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與工作。
適宜修道的人,步入特殊高中后繼續學道,并且修練比重大幅度增加。
至此,才算正式踏上修行路,可以被稱為修士。
似沈健就讀的金蟾三中,秦方就讀的太陰一中等學校,就都是修士就讀的特殊高中。
這些高中其實仍然有一定比例的文化課教學。
修行路上能走長走遠的人終究少數,適當的文化學習可以方便修士以后轉型,投身更適合他的社會工作。
和高中一樣,大學其實也分為兩類。
一類是供普通人就讀,另一類便是天海大學、深空大學這樣專門培養教導修士的特殊大學。
似天海、元極、兆辰、深空、龍嶺等等,都是炎黃大世界這些特殊大學中的名校,除了它們以外,還有其他很多特殊大學。
修仙問道,中學里的教育大多是用來打基礎,以及發掘人才。
到了大學里,才是真正騰飛的時候。
張昭然自己對此深有體會。
所以現在看著沈健,心情也就格外復雜。
張總則忽然發現,一旁的獨眼大漢表情非常古怪。
“老萬,怎么了?”他悄聲問道。
獨眼大漢露出牙疼的表情,看著沈健倒抽涼氣:“張總,小沈他……今年其實只有十七歲,他高中跳了一級,沒上高二,高一直接升的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