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又有突破的話,那就是筑基期四層了。“有人砸吧一下嘴:”大二,不到十九歲,筑基期第四層,這可真是……“
旁邊另外一人忽然問道:“他是不是當下最年輕的筑基期第四層境界的修士?“
“聽說他是一月份的生日吧?明年一月份才滿十九周歲……“大家都愣了愣,然后仔細盤算:”你別說,就算不是也差不多了,其他學校有誰不到十九歲就筑基期第四層嗎?“
眾人一邊議論,一邊倒吸涼氣。
胡威站在人群里,神情跟其他人一樣,滿是贊嘆。
沒人知道他正輕輕深呼吸,調整自己的面部表情。
他以筑基期的修為境界入學,一進來就成為學校的風云人物之一。
不僅僅是武修院系,而是整個天海大學。
平日里走在學校中,風頭甚勁,站在武修院系的校場上,更是中心話題。
唯獨只有一個時候例外,那就是沈健在場的時候。
他以筑基期修為入學,這是當初沈健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但問題在于,他們二人其實年齡相近,是同年出生。
沈健當初高中時,跳過一級。
真要說的話,胡威當初在自己的學校里也不是沒機會跳級。
但他還是堅持上完了三年高中。
高二擔當主力參加中學生挑戰賽,獲得不俗成績。
筑基期修為入大學,近年來也是創紀錄的事情。
這些都幫胡威掙足了名聲,即便現在進入天海大學,也顯得出類拔萃。
然而跟沈健一比,似乎一切都變了。
這讓胡威想起當初中學生挑戰賽的時候,雖然他以高二年級學生做主力取得良好成績而揚名,但不管是實力還是真論名望,自己終究還是遜色于沈健、羅西浩等幾人。
尤其是,個人賽的時候,他就是被后來的冠軍燕冬雷淘汰。
高二輸高三,輸給最后冠軍當然不丟人。
但韓凱那樣的亞軍都為人詬病,就更別說其他人了。
甚至公認的最強對決是沈健同羅西浩那一場八進四的比賽。
胡威看著沈健,心情很復雜。
如果對方不復存在,那他就是天海大學武修系當之無愧的第一種子,最亮眼的人。
但如果沈健不存在了,天海大學還會對自家武修系抱以厚望,傾斜大量資源嗎?
自己還能因此受惠嗎?
胡威嘆了一口氣。
他來天海,不就是為了這些而來嗎?
南風大學那邊因為燕冬雷的入學,武修系也有加大投入的勢頭。
相較于當初親手把自己擊敗壓得抬不起頭的燕冬雷,來天海面對沈健,還讓胡威更容易接受一些。
只是,雖然明明是早有預料的事情,卻還是讓他心中很是不爽。
但此刻身處人群中,胡威沒有顯露真實心情,而是和大家一同上前,恭賀沈健。
不僅要去,還要帶頭去。
至少,要時刻在各方面都潛移默化確認自己沈健之下第二人的地位不是?
胡威擠動臉上的肌肉,讓自己的笑容盡量顯得真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