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劃過原核周圍,產生斥力。
那么,金屬劃過星球周圍……
反復的實驗證明,只要速度夠快,金屬就可以直接飄在空中。
這應該是完全不同于原力的一種力,黃羽直接叫做:斥力。
甚至沒有方向區分,不管往哪個方向飛,都會產生向上的斥力。
問題是,這顆星球它怎么沒有解體的?
甩開腦子中沒有意義的想法,黃羽開始把發現變為實用工具。
其實挺簡單的,既然不管往哪個方向飛都產生斥力,那螺旋槳就夠了,哦不,轉盤就夠了。
斥力發動機帶動巨大的圓盤高速旋轉,圓盤是一股股的金屬絲做內芯,支撐用鋼材,表面光滑無比以減少風阻。
斥力提供的浮力,遠超原力。
甚至,它還是個“永動機”,它消耗的是金屬內不知名的能量,極為耐久。
當然,這是一次性的,特殊能量耗盡后,金屬會快速的氧化。
當初把各種金屬做發動機實驗性能,支撐時間最長的是黃金,至今接近4個月,也消耗完畢,也氧化了,當然也可能是和其他物質反應了。
確定了這種力的存在,確定了它的性質,那就盡快轉換為實力。
新的裝備很快做好了。
像兩個二十米的大盤子扣在一起,形似一個飛碟。
外殼使用的依然是低空坦克的設計,防止一旦斥力發動機出問題,也可以安全著陸。
內部一整層,是密封的發動機層,兩層堅固的鋼板封住五個發動機,里面直接抽成真空態來去掉風阻。
發動機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部分是原有的斥力發動機,用原核催動金屬扇葉旋轉,帶動下面一片巨大的金屬片旋轉,金屬片內部的金屬絲能產生足夠托起整個設備的力。
這個力,遠超硅片產生的浮力。
測試表明,一片一米直徑的由純鋁絲構成的轉盤,在全速轉動下,能產生超過百噸的斥力,具體多少,沒結果呢。測試用的設備連接機構給撐壞了,這個力是直接作用在金屬上的。
不管它,先測試新設備。
飛碟樣的飛行器取名為:軌道車。
因為理論上,只要速度夠快,這東西關閉發動機也能長久飛著。
甚至理論上,只要把轉盤做成螺旋槳模式,傾斜的力就可以自發推動旋轉,不需要額外的動力,就可以永久懸浮。
問題是,不好控制,關不了,而且力量太大速度太高連剎車都難。
其實早該發現的不是嗎。
黃羽拿著一個斥力水泵教育族人:“葉片支撐結構上部分磨損明顯超過下面,這種現象,就是葉片對星球的斥力表現。要懂得發現,要懂得問一句為什么。”
說了兩句說不下去了。
他自己都看到不止一次兩次了……
還不止一種,包括斥力炮的軌道明顯不對勁,當時的理解是轉速太高,自穩定性太高,就沒敢往這方面想。
斥力炮的炮彈,出膛后明顯也受到了這種力的影響,導致軌道偏平直。可惜炮彈是按照旋轉加速設計的線圈,大部分斥力轉換為旋轉力,少部分才變成懸浮力推動炮彈的軌道變化。
哪怕黃羽的臉皮,也不好意思繼續教訓族人了,揮揮手:“走,試車去。”
軌道車上部分是一個拱形,是控制中心所在,下部分也是拱形,打算加裝武器,中間是一個平面,里面是發動機。
駕駛室位置就在上面,暫時沒有加裝武器,單純試飛。
這次是純機械機構控制,誰都可以控制。
黃羽親自來試飛,老守和小守保護,還有不少的族人一起試飛。
這東西安全系數很高的,就算斥力發動機失效,原力懸浮機構也能讓軌道車安穩落地,更甚至,還備有降落傘和緊急逃生裝置。
黃羽,飄了。
輕輕拉動一個拉桿,力通過機械機構推動斥力發動機的原核部分。為了方便控制,干脆把裝有原核的一部分分成兩半,需要的時候并攏,不需要的時候拉開。
然后在一個開關處狠狠的剁了一腳。發動機需要一個初速,然后慢慢自我加速。問題是這給于初速的裝置是按照原力戰士的標準設計的,黃羽想用,得全力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