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拿下了整個江南,但水軍倉促間難以成軍,所以,這些日子以來,龐統并沒有將精力放在水軍訓練上。
也因此,此刻的荊南軍,在長江當中,還無法把握主動權,干脆放棄水戰,就在岸上布防,等待江東軍渡江。
冬月。
江北果然有數百戰船開來,只是,岸上哨卡眾多,箭塔無數,輕易間,也難得上岸。
但這里是長江下游,接近入海口,江面寬達十來里,江東戰船可進可退,岸上的荊南軍也拿對方沒辦法。
雙方僵持數日,江東戰船折向東北,最終,在距離建業三百里,臨近海口處上了岸。
這卻是沒辦法,長江如此之長,荊南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阻止對方上岸。
孫權和周瑜,在江北只留了二萬人看顧新得之地,渡江而來的人馬,達到了十五萬,盡是百戰精兵。
其中,‘銳士’級別的精兵,就高達三萬!
‘勇士’級精兵,亦有八萬之眾,余者四萬,也全是多次經歷戰場的老兵。
此外,周瑜組建的‘錦衣血衛’,也有三千之眾,個個是能以一敵百的軍中‘猛士’。
這樣的一支精銳大軍,加上太史慈,甘寧等猛將,周瑜,魯肅,諸葛瑾等謀士,堪稱荊南軍遇到過的最強敵人。
當然,荊南軍一方,也不落下風。
‘銳士’級別的精兵,亦有三萬,其中,二萬是原本的荊南軍,另外一萬,卻是兀刺兇自南蠻烏戈國帶來的‘藤甲兵’。
‘勇士’同樣達到八萬,近七萬是原本的荊南軍,一萬多點是‘藤甲兵’。
而武力不足10的尋常軍士,這支荊南大軍中,只有一萬左右。
另外,擴軍之后,達到三千之數的‘天罡斧衛’,更是最強的精銳兵種,就是周瑜辛苦組建的‘錦衣血衛’,也多有不及。
當然,藤甲兵也有一百達到‘精銳’的士兵,不過數量太少,只是當做兀刺兇的親衛安排,倒勿需多提。
總的來說,雖然相比氣勢洶洶的孫權大軍,邢道榮麾下兵馬少了三萬,但實力卻相差不大,基本持平。
武將方面,荊南軍在高層占據上風,但中層卻大有不如,至于底層,即武力五十多和六十多的將領,則在伯仲之間。
高層武將,即武力90以上的百戰猛將,荊南軍有邢道榮,黃忠,魏延,沙摩柯,兀突骨五名大將,而江東卻只有太史慈和甘寧,顯然大有不如。
而且,邢道榮,黃忠,魏延三人,都擁有二階武將技,江東的武將,還是只有太史慈和甘寧二人,同樣落入下風。
但百戰猛將以下,驍勇悍虎這些中堅將領,荊南軍卻又遠不如江東軍了。
邢道榮麾下,虎將只有劉磐,兀刺兇二人,悍將也只有陳應一人,勇將和驍將甚至沒有!
也不能說沒有,諸如六年前歸降的孫韶,陳武,潘璋等將,便是這個層次。
可這些原江東將領,邢道榮都曾給過承諾,不讓他們和江東為敵,所以,這次大戰,那些將領并沒有上陣。
至于江東,驍勇悍虎這些中堅武將人數,可就太多了。
虎將倒是不多,只有程普,黃蓋,朱桓三將,可悍將就太多了,周泰,呂蒙,蔣欽,凌統,譚雄,孫翊,……,簡直數不勝數!
勇將和驍將,就更多了,徐盛,丁奉,李異,蘇飛,全端,朱然,……。
這么一算,在武將層次,荊南軍還是有所不如!
畢竟,在這個時期,凡是‘入流’武將,包括‘庸將’,都擁有一階武將技,哪怕殺傷力遠低于二階武將技,但壓倒性的人數,還是讓江東軍占了上風。
但江東軍的優勢并不大,因為百戰猛將比荊南軍少了三個!
百戰猛將之威,不止是在二階武將技,更在于那強悍的沖陣能力,九十多的武力配合必殺技,引軍沖鋒,尋常驍勇悍虎根本無法抵擋!
如此,武將方面,雙方各有所長,江東軍略占上風,但決定不了大局。
文臣方面,荊南軍倒確實落入下風。
畢竟,邢道榮麾下,智力90以上的,只要一個龐統,余者都差了許多。
至于俘虜的陸遜,張昭,張纮,現在還被關押在建業,歸降都沒有,更談不上為荊南軍出戰了。
孫權一方,智力90以上的,卻有周瑜,魯肅,諸葛瑾,鄧艾,加上呂蒙,多達五人,不是荊南軍可比的。
但文臣的作用,在于出謀劃策,而不是引軍出戰,人數再多意義也不大,龐統一人應付足矣!
當然,周瑜,魯肅,諸葛瑾,還有鄧艾的二階武將技,卻不得不防,算上這一點,荊南軍的確處于下風。
問題是,還有一個關鍵因素。
‘天罡斧衛’!
誠然,周瑜也組建了特殊‘精銳’兵種‘錦衣血衛’,擁有‘煞氣護體’,不懼殺兵武將技,并且交給了太史慈統領。
但和‘天罡斧衛’比起來,‘錦衣血衛’卻差了不止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