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并沒有讓他們久等,估計也就是那個地頭蛇回去匯報以后。
人家才掐著點過來的,一會就聽到王廠長喊集合了。
大家出門站好隊,王廠長說:“大家感謝孫廠長百忙之中還專程過來看望大家。”
大家一陣鼓掌以后,王廠長把許大茂叫到身邊。
大家就跟著這位孫副廠長往食堂走去。
路上這位孫副廠長看了許大茂好幾眼。
王廠長見狀介紹到:“這位是我們總廠的督察辦主任許大茂。”
“孫廠長您好,您叫我大茂就可以了。”
孫廠長:“督察辦的擔子可不輕,許主任真是年輕有為呀。”
許大茂:“都是領導的抬愛,同志們的關照。”
“我還有好多東西要跟您這樣有經驗的領導多多學習。”
“哈哈~許主任說笑了。”
聊著天也沒感到多久已經到達食堂了。
這個年代的布局都差不多,只不過這里多了幾個異域風情的單間。
當然他們是去的小接待處,這樣的單間還輪不到他們,只能路過的時候看上一眼而已。
晚飯還算豐盛就是主食偏多,上來的第一道涼菜——苕皮,就是紅薯粉做的。
這道菜基本上人人都愛吃,苕皮口感筋道,很好吃。
后面上來的是一道玉米面做的“攪團”。
西北有一種說法: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
是要看看她打的攪團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
別看大家平時老吃玉米面的窩窩頭,應該很討厭玉米的樣子。
但這道“攪團”一上來,馬上就得到大家的喜愛,直接一掃而空。
領許大茂詫異的是饃花炒涼粉算一道菜我們就不說什么了,畢竟它帶著個炒字嗎。
可是涼皮你們也當成一道菜端上來,這是認真的嗎?
隨后的幾道菜倒也正常起來,和平時的沒什么區別。
最后上來的是鍋盔和面辣子。
鍋盔,看著和新疆的囊很像,旁邊朋友說做法是不一樣的。
囊是烤出來的看著不干凈,鍋盔是烙出來的,干凈的很。
來過這里的人都知道一句順口溜:“秦地十大怪”中有一怪是“烙饃像鍋蓋”。指的就是鍋盔。
鍋盔掰碎后澆上面辣子,那味道不要太爽。
面辣子,也有叫蒸辣子模糊、熟辣子,是秦地著名的小吃。
這時候的做法是把面在碗內攪成糊狀,在放些干辣面、蒜等。
放在籠內一直蒸,一直蒸到熟透了,
然后把饅頭、饃或者鍋盔掰成小塊,泡在面辣子碗里就著吃。
香辣爽口,最關鍵的就是省菜還頂餓,冬天都能給你吃出汗來。
現在這些在火車上就嚷嚷著吃羊肉泡饃的人全都不說話了。
一個個“吃菜”就吃到撐了,應該慶幸沒有羊肉泡饃。
要不估計現場的人也沒幾個人吃的下了。
酒沒喝多少,但是大家吃的都非常飽。
也見識到了長安把主食做成菜的手段。
一行人排著隊拿著架勢回到了住宿的地方,然后就聽見一聲聲的“好撐、好飽”的聲音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