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幾家公司已經紛紛的打了一些預熱廣告,而亙古音樂上線后,也打出了海量正版音樂任意聽、一分錢聽正版音樂這些廣告。
但是,亙古音樂第一天的上線效果確實很一般。
這東西不像是游戲或者是其它一些軟件,一上線馬上就能夠憑借新穎性吸引人,在華夏獲得盜版歌曲的途徑很多,也很方便,亙古音樂的上線,遠沒有gyer在米國那般這么大的影響。
有個人電腦的,大多數電腦里都存了很多的歌曲,而在網吧里上網的,一般網吧也會在本地文件里備很多歌,方便上網的人隨時聽。
10月7日,由黃志帆執筆關于亙古音樂的更詳細報道出現在華夏計算機報,隨即開始在網上流傳開來。
一分錢聽正版音樂的背后
這篇關于亙古音樂運行模式介紹的文章在傳到互聯網上,衍生出了不同的標題。
斥巨資購買音樂版權,林曉只為
1200萬,特立獨行背后是林曉的原則
這些其實都是轉載黃志帆文章的,所以在標題上也為了符合文章內容,表達的比較正面。
但當這一事件開始流傳開來之后,網上卻并不是這樣統一的聲音。
“錢多沒地方花”
“有免費的不用,還要花錢去買,這不是傻嗎”
發出這些聲音的,有媒體、有網民,但更多的是互聯網行業內部的人。
對于一向習慣于免費使用各類版權的華夏互聯網人來說,林曉突然跳出來,無疑是讓其余不少盜版的網站陷入到了尷尬的境地。
在這些人的有意炒作下,網上開始漸漸的出現不少看亙古集團笑話的聲音。
就在這時,又一條消息被曝了出來,亙古網絡花1500萬米元,購買了南高麗的一款游戲版權
1500萬米元的數據不準確,但是這并不妨礙這條消息在互聯網上瘋傳,這一下,可就更是讓那些質疑的人坐實了亙古網絡是有錢亂花、人傻錢多。
甚至有人專門發了個帖子進行計算。
“1500萬米元折合成華夏幣,也就意味著是124億,石器時代上線正好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石器時代賺了有這么多錢嗎
如果單純從收入上來看,應該是賺了的,但是,亙古網絡在這之前也就只有一個石器時代是賺錢的,其它產品都是沒有盈利,直到今年的qq商城推出才有另一個賺錢渠道,所以扣除公司的經營成本,這一年,亙古網絡的凈利潤絕對達不到這個級別。
現在亙古網絡把這個錢全部拿出來買一款游戲,雖然咋一看沒有問題,嘗到了游戲的甜頭嘛,準備再豪賭一把,但其實買過來的游戲無論火還是不火,都很虧。
如果不火,這1個多億怎么賺得回來
如果火了,那不就分攤了石器時代的玩家嗎其實賺的錢是不是一樣的白扔1個多億出去。
再結合花1000多萬購買音樂版權的消息,很顯然,林曉已經膨脹了,在當前米國納斯達克不斷下跌,全球互聯網行業已經進入寒冬的時候,林曉認為他走的是和其它公司不一樣的路徑,所以沒有任何的危機感。
林曉曾經說過凜冬將至,但是當寒冬真的來臨后,他自己的表現,我只能說,說人容易說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