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了解亙古科技以及它的創始人林曉,記者來到燕京理工,找到了校長王明江,而他對記者說,林曉最讓他感到驕傲的并不是這個學生創立的公司有多么出色。”
畫面切轉到王明江的辦公室在,王明江對著記者說道:“林曉其實最讓我感到驕傲的有兩點,一是他有強烈的創新精神,二是他有濃厚的家國情懷。”
“創新精神其實通過他公司的一系列產品已經看到了,他的家國情懷我想說一個并不為外界所知曉的事情,他在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時就設立了亙古公益基金,用來資助學校的62名貧困學子,可以說,這62名學生,現在能夠沒有任何后顧之憂的安心在學校學習,他功不可沒。”
王明江簡單的介紹了一下亙古公益基金的運行模式,然后接著說道:
“目前亙古公益基金已經和我們燕京理工以及燕京外國語大學簽訂了資助協議,這62名學生還只是開始。”
王明江采訪的畫面結束,電視的旁白在這時候響起,“王明江校長說,這62名學生還只是開始,所以我們今天對于林曉和亙古科技的了解,就從這62名學生開始。”
電視里,出現了一道在學校各個角落忙碌的身影,伴隨著的還有他的自我介紹。
“我叫董元九,陜北人,我是燕京理工大四學生,我的母親常年臥病在床,父親是殘疾人。因為我上學已經把家里的錢都用光了,能借的也借了,上個學期我一度準備退學。”
“這時候,林曉學弟成立的亙古公益基金找上了我,在發現從亙古公益基金可以得到資助后,我決定繼續學習到畢業,但是我不敢接受學校的保研資格,因為父母病情急需我工作賺錢。”
“讓我沒想到的是,林曉學弟本人找上我,他鼓勵我繼續讀研,并愿意將我招聘進亙古科技,邊工作邊讀書。現在我是一名亙古科技的特殊員工,幾個月后我將正式開始研究生的學習。從亙古科技領到的薪水讓我的父母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
電視里,董元九正臉對著鏡頭,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與真誠的表情。
“我感謝林曉學弟,感謝亙古科技,他改變了一個家庭!他讓我的人生擁有了更多的可能!”
……
“我叫李柏,蜀山人,燕京理工大學大一學生,父親早年去世,母親多病,來上大學前我很猶豫,當時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學校,我計劃如果勤工儉學可以支撐我的學費,我就繼續上學。因為亙古公益基金,現在我可以沒有后顧之憂繼續我的學業,我再也不用輟學了!”
……
“我叫劉青山,大三學生……我想自己趕緊畢業賺錢歸還資助金,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
“我叫李小燕,大二學生……我現在正在繼續我的學習,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老師,感謝林曉幫我繼續圓夢!”
…
“我叫邱云……”
…
“我叫……”
…
“我叫王蕾,大二學生……我直到現在仍然記得那天林曉跟我們說的話,他說我們是最勵志的,因為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雙手為未來打拼!我感激林曉,讓我的打拼充滿底氣!”
62名學生全部采訪,有的只是自己介紹了一個名字,有的則是說了較長的一段。
當62張年輕但飽經風霜的笑臉全部出現在電視屏幕上時,那種震撼,無以復加!
電視機前,不少人或許沒有見過林曉,但是這一刻,大家都記住了這個名字!
孟雅真表情動容,她沒見過林曉,所以她忍不住轉過頭想問問楚希韻,怎么林曉還沒有出現。
卻看到此時,楚希韻的眼眶布滿了晶瑩,而她的臉上則全都是驕傲與自豪的笑容!
孟雅真本想去摟一摟楚希韻,而電視里響起的聲音,則是讓她迅速的回過頭。
“我叫林曉,燕京理工大學大二學生,這是我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