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電視臺,吳欣雨呆在辦公室,雙眼盯著屏幕,雙手飛快的敲打著鍵盤。
取了網名叫“桂汐沐”她,此時正在論壇里與人激辯。
吳欣雨自然是屬于林曉的鐵桿支持者,今天一上網,看到網上竟然出現了質疑聲,說林曉在熱點訪談里說的百度搜索的技術數據是不是夸大,吳欣雨當即就上陣開始與人爭論起來。
吳欣雨也不知道百度搜索的搜索數據在技術上到底意為著什么,但是她堅持認為,在熱點訪談這樣的節目當中,林曉是不可能去說假數據的。
她的這個觀點,正是大部分林曉支持者的觀點。
可讓吳欣雨氣氛的是,那些反對者動不動就扯技術,她又反駁不了。
而在這之后,竟然還有一些跟風者,在反駁她的言論,說她是盲目支持沒有任何的證據。
嘗試了很久后,發現自己在網上發的這些評論聲沒有絲毫作用后,吳欣雨氣惱不已。
“這些人真的是腦子像豬一樣,林曉這樣的人,怎么可能在熱點訪談那樣的節目上去說假話嘛。”
“不行,這樣的爭論沒有任何的意義,我得想一個什么辦法。”吳欣雨一頓大罵后,冷靜下來之后,開始琢磨。
雙手托腮,吳欣雨仔細的想著關于整件事,作為記者的她這時候敏銳的發現爭議的關鍵點。
“這些質疑的人,其實最大的質疑點,就是我們沒有證據支撐。我是不懂技術,但是只要我能夠找到證據,證實林曉說的數據沒有夸大就可以了!”
吳欣雨到這一點,頓時覺得大有道理,而且越想越興奮。
“我不懂搜索技術,但是林曉說的是搜索反響時間和數據數量,這些數據也不需要懂技術,計時間和數搜索結果我還是知道的。”
想到就做,吳欣雨找到秒表,然后開始打開百度搜索,搜索“電視”兩個字。
在看到屏幕里出現搜索結果后,吳欣雨馬上就按下了秒表。
“1秒種!”
低頭看了一眼秒表,吳欣雨忍不住的驚嘆了一聲。
“這么快?”
作為一名記者,吳欣雨還是比較嚴謹的,于是她又再測了三遍,發現還是1秒鐘,這才確定了下來,然后在自己的表格里填上了時間。
隨即吳欣雨又記下了搜索結果的數量,53034個。
這個數據倒是不用吳欣雨自己去數,因為在百度搜索的頁面下方就有現成的數據。
然后吳欣雨又打開了新浪、搜狐、網易、中華網、華夏雅虎五個門戶網站,分別進行了搜索,這年頭門戶網站都是帶有搜索功能的,只是這搜索結果嘛,也就差強人意。
此時的吳欣雨對此更是深有體會。
五個網站響應速度,基本都是在5秒鐘左右,個別的還接近6秒,吳欣雨也把這些數據給記錄了下來。
在數量上就比較麻煩了,因為五個網站不像百度搜索一樣下面有顯示搜索結果,所以吳欣雨不得不一條條來數。
最后數出,新浪的搜索結果有487條,搜狐的有476條,網易的有422條,中華網的有412條,華夏雅虎有47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