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段視頻的開場內容和時間點看,怎么看怎么都感覺是三四個月前,牛仁義剛國三的時候錄制的。
這視頻到底要交代什么呢?
懷揣著這個疑問,竹下良繼續往下看。
視頻內,隨著牛仁義的這番話說罷,牛仁義也開始了他的正式談話,
“大家好,我是國三一班的牛頭仁義,相信很多家長應該認識我,如果您的孩子在家里提到過棒球提到過空手道,我想我總該被提到。如果真的沒聽過,那也希望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讓您認識我。”
話音落下,鏡頭里出現了斷斷續續的笑聲。其中背景里男孩子的聲音尤其多。
“我站在這里之所以搶了我們監督老師的位置,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我對國三一班和棒球隊所有隊員的期許和學習計劃。”
“用主題來概括,即“青春與夢想”
“什么是青春呢?我想再坐的各位家長都懂。畢竟十幾年前,你們也和我一般歲數。”
“而這個時期的我們,亦是總會被問及我們的未來想做什么,我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這是一個很俗套的問題,所以我在今天的家校會前換了另一種方式以不記名的方式問卷我的同學們。”
牛仁義如此說著拿出了一份厚厚的問卷調查,他從中抽出一張說:“在未來我不想做什么樣的人。這么想到理由是什么?”
“這個問題我看到的答案千奇百怪,比如這一張,雖然說匿名的。但一看就知道是秋道同學寫的。”
“他的答案是,我不想成為喝水都變胖的人,理由是:我的體重愈發無法控制,體質需要立即改造。”
(哈哈哈哈。隨著牛仁義的復述,整個教室響起陣陣的笑聲。其中隱隱有一個聲音在抗議:“牛頭,你出賣我!”)
“又比方說這一張,我不想做只聽父母的人。理由是:父母家里有祖傳經營的店鋪,他從小就被灌輸著要繼承家業。”
(笑聲戛然而止,氣氛陷入了死寂)
牛仁義頓了頓繼續道:“恩……很顯然這是一個禁忌的話題,在京都這個以家名傳承出名的城市,我的這個同學的想法一定會引起不少家長的反感。”
“我們且不提這個同學的想法對不對。在看一看,其他同學們的回答。”
“這個同學的回答是:我不想做一個油膩的人,理由是那種人你吃虧的時候他說吃虧是福,該較真的時候他說難得糊涂。”
“c同學的回答是:我不想做一個拿著鋸子的人,隨時隨地把人群鋸成兩半,這一半是盟友那一半是對手。對手贊同的我們必須反對,對手反對的我們必須贊同,不論對錯只爭輸贏。”
“d同學的回答是:我不想做一個渾身帶刺的人。理由是這類人通常喜歡嘲諷別人的成功,嘲笑別人的失敗。看不慣過得比他好的人,看不起過得沒他好的人,一肚子抱怨和借口,凡事不是自己的錯都是別人的錯。”
一些很值得令人深思的答案從牛仁義嘴中說出漸漸的,教室里先前的死寂變得些許動容。
“各位家長,如大家所見,其實我們這些在場的同學其實有不少懂了很多。他們明確著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而這些潛力亦是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
“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但同樣的,各位家長也清楚,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未來定然不會如自己所想到那樣一直保持初心。”
“同學們肯定有人覺得我言過其實?其實答案真不是。只要你們進入社會,生活會教會你很多東西。”
“有時候你必須接受自己技不如人的事實,也必須接受自己可能拼盡全力也無法實現心中理想的憤懣…”
“就這點來說,棒球隊的各位隊友應該最有感觸。畢竟我們努力了兩年,最后還是沒有沖進全國。”
“別和我說什么今年一定就可以奪冠的假大空,在真的獲得冠軍前,各位同學們,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想想我們為了在未來不成為不想做的人之前該去做什么改變。”
“我想來想去,只有一條較為穩妥的路就是讀書。我知道你們中有些人聽到我這么說必然會啊啊啊啊的亂叫!說我不要我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