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頓飯過后,李信正式干起回收廢家電的生意。
他接納了劉全有那些人,連帶著馬國松和田建國兩人,組成一個十幾個人的小團隊,集中火力干事業。
人多力量就是大,他們專門弄了個秘密小據點,是個很小的四合院,位于正陽門附近一個極為偏僻的胡同。
不能太明目張膽,容易出事,縱使如此,他還一再囑咐劉全有格外小心,偷摸的就和打游擊似的。
每天下班后,除了有特別的事情給耽誤了,其余時間李信都會在秘密小據點里,處理那些收上來的廢家電。
李信他們干的是“回收廢家電,修理,再倒賣”的生意,這屬于半可半不可,有點投機倒把的嫌疑,真要被抓住,還有些緩和的余地。
至于單純的修理生意,那有專門的修理單位經營,李信可不敢和人家搶食兒,真要干了,那不成了薅社會主義羊毛了,要是敗露了,絕對吃不了兜著走。
收上來的多以收音機為主,黑白電視機極少,至于彩電和冰箱等電器,那更是連影子都見不著。
其中絕大部分的修理工作都是李信在做,至于劉全有,通過幾天的觀察,李信發覺他水平有限,只能處理一些簡單的修理工作,要是遇到問題復雜或是進口的收音機,他就麻爪了。
好在這家伙肯學,李信也不吝嗇地教,這是之前約定好的。
開始的時候,李信一天要修理四五臺收音機,而回收和倒賣的工作主要是劉全有負責。
這家伙的心比較黑,狠狠壓低回收成本,平均控制在六七塊左右,而賣的時候,就沒有低于35塊的。
所以一臺收音機的利潤能有20多塊,要是遇到進口貨,還能賺的更多,七八十都有可能。
更為甚者,要是碰到電視機,那就發了。
前期的時候,還真讓李信遇上一臺。
12寸的黑白電視機,壞的很徹底,40塊錢收上來的,他折騰了好半天,換上了好幾十塊錢的好零件才給修好。
拿到黑市一賣,好家伙,不要票,450塊錢,還真給賣出去了。
這一單足足賺了300多塊,如此高的利潤著實嚇呆了李信的小伙伴們,就連他本人也給驚到了。
300多塊,干部一年也就賺這么多吧。
不過電視機在這年代是稀罕物,廢棄的電視機那更是罕見,屬于可遇而不可求,李信他們前期能收上一臺來,已經是撞大運了。
對于利潤,李信作為頭頭,外加前期的成本錢都是他出的,他拿一半。
剩下的拿給劉全有他們分,就這也比劉全有之前賺的多,主要是他的技術不過關,之前并不能像李信那樣,保證修理好每臺收音機,像那種真正賺大錢的進口貨,他更是不行。
豐厚的利潤讓眾人心氣足足的,以至于后來劉全有膽子大了,又拉來一些人,塞進回收團隊。
原本只有幾人的回收隊伍一下變為十幾人,遍及的范圍大大增加。
一群人成天穿梭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回收上來的廢家電自然就多了,多的時候一天能有十幾臺,幾乎全是收音機,電視機依舊是可遇而不可求。
而且這些人除了回收廢電器外,還有一個工作,那就是幫李信回收老物件。
收來的東西就放在秘密據點,這里比他和關大爺家加起來都大,暫時也不用擔心空間不夠。
隨著收上來的收音機日益增多,李信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好在愿意學的人不少,就連田建國和馬國松這倆在被李信臭罵一頓之后,也乖乖學起了收音機的修理。
把一些簡單修理技術交給幾個信得過的小弟,讓他們修理其中絕大部分的常規廢收音機
而李信只需專注那些問題復雜活進口貨就好,他的工作量一下子大大減少。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李信的錢包越來越厚,甚至離財富值破10的目標也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