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朝貴族圈子也分三六九等。
而屬于郡王公子級別的圈子,便是站在頂尖兒上的那一類。
京中權貴在京城外置辦山莊人數眾多或是避暑,或是聚會。像近年異國人來中原經商較多,為大雍神京帶來了一片濃郁的異域風情。李瑾坐在馬車里,揭開簾子瞧,車子正往京城西門外另一邊方向行駛。
“這一片地和莊田好像都是我家的。”親王家有多少產業他不清楚,以后等他襲親王,相信寶釵和元春會整理。
大雍朝皇子到了年齡會賜封,但不會封地。皇帝喜愛或政治需要的多會留在京中,比如忠順王(忠親王)。無關緊要的皇子多會將府邸修往外處,鎮守之類。
南安郡王家的小子邀請自個兒幾次,這一次便應了他的請。
且聽說史湘云的親事,還是南安王太妃替史家物色的衛家。
在馬車內也閑著,李瑾干脆細細整理一下他的個人猜測。
李瑾搓著下巴,將腳伸直了蹬在對面位上。駕車的是王府里的親衛,至于叫什么他也不清楚,總之就是出門時,隨便抓了一個。繼續談正事,這些小瑣事不提。
史老太太,作為史家當年嫡女小姐嫁給賈府。按理說,兩家應該很是親近。詐一看,賈府每次出事,史家都避而不見。事情一過,就允了湘云過來。
賈母和史家不和。
為什么不和?那是她娘家,沒道理啊。
俗話說的好,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能靠得住,位自己撐腰的終歸是娘家親人。多年前史家和賈家結親,也許有些政治因素。比如大家都屬于同一個陣營,史太太嫁入賈府后,應該是史賈兩家人關系最牢固的時候。
但史家和賈府也就這一代結親,不像王家一共嫁了兩代。史家只和賈府聯姻一次,就幾十年再無加強兒女親家的意思。
賈府門第當時又比史家高,所以不存在往史家嫁姑娘的舉動。于是只有史家,嫁姑娘來。后來史家有沒有想法,自然會有的。史家也想和賈府繼續牢固,但當時的賈府如日中天,史家已經不能給他最大利益化。也正是賈母嫁過去后,并沒有幫助兩家親上加親,關系開始清淡。
賈母夫婦對女兒親事特別慎重,且從賈敏親事可以窺見一二。林家一直在江南一代為官,賈家搬進京城后,并沒有把唯一嫡女嫁在跟前,相反把她嫁去了千里之外的林家。
看重的就是林家身份,不僅是鐘鳴鼎食之家,亦是書香之后。
史家和林家比,只是鐘鳴鼎食之家,這樣的家庭京城很多,沒有更大利益沒有必要把嫡女送往史家。所以賈敏這一代,史家沒有希望。
不能娶,史家總能嫁女兒吧,李瑾猜想當時賈家與其讓賈政和賈赦娶一個沒有多大利益的史家,不如娶別家,又能多兩個助力。史家嫁女兒又落空。
王家為什么可以兩次結親?
王家最早嫁的是王夫人,女婿是賈政。但榮國府爵位在大房,王家當時實力有限,這門親也算不錯了。
在說到了賈璉這一代,王家開始走上坡路,又把王熙鳳嫁來。嫁的倒是大房有爵位,實權又在二房。但對王家來說吸引力還是很大,因為有個元春。而這個時期的賈府,已經不是男人說話,而是賈母。賈母不喜歡大房,對于大房婚事也就沒那么在意,后面迎春婚事明知不妥,也沒出面說話。
從賈母兒女婚事都沒有給娘家一次機會。
史家應該是會不滿,所以這些年沒和賈府親近,但還是保持一點關系。
這即從孫子這一代說起,因為賈母喜歡湘云,又和寶玉青木竹馬。史家又點燃希望,可是賈母明顯更喜歡后來的外孫女。
而史家同意讓湘云來走動,也算一種試探。
估計湘云每次回去,消息都不好,畢竟有林黛玉和薛寶釵,哪一個都比她得寵。一個被王夫人看上,一個被賈母喜歡,湘云又成了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