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副部長和魁梧大漢熱情地打起了招呼,口中稱呼對方為蕭主任,再結合留守處三字,此人的身份顯而易見。
左重腦中閃過邊區向山城軍韋會提交的一份整編報告,蘆溝橋事變后,八路軍對現有軍隊進行了改編,除了開赴前線的部隊外,為了保護駐地,還組建了一支留守部隊。
115師的炮兵營、錨重營,120師的第359旅一團、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翰重營,129師的385旅旅部和一團、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翰重營被整合成八個團,共9000余人留守邊區。
為統一指揮上述留守部隊,在駐地設立八路軍后方留守處,這位蕭主任就是指揮官,此人的經歷甚是傳奇。
對方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小手工業者家庭,幼時靠著親友的資助進入私塾和新式學堂,參加隔命之后,先后在莫斯克東方大學和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學刁。
1924年初,紅俄的締造者逝世,他曾作為東方民族代表守靈,是地下黨軍隊中少有的非黃埔系高級將領,非常的根正苗紅。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邊區高層才將保護駐地的精銳之師交給對方,軍統更是為其建立了專門的檔案,想盡辦法搞到了一張照片,所以左重他們才能認出此人。
營地門口,李副部長打完招呼對著遠處的陳先生、徐恩增招招手,待兩人走近后說道。
“陳先生,徐組長,徐副局長,我給三位介紹一下,這位是邊區留守處的蕭主任,我們今日的參觀就由他安排。”
蕭主任聽完謙虛的笑了笑,一一跟三人握手,作風很是利落,標準的職業軍人做派。
雙方打完招呼,一起走進了營地,左重悄悄打量著里面的設施和建筑,不知為何想起了前世看過的那些影視劇。
特別是某部電視劇里,“八路軍指揮部”坐落在豪華別墅中,里面“女戰士”個個身穿短裙,妝容精致,“男戰士”全都打著發膠發蠟,發型梳得一絲不茍。
但實際上呢,作為承擔著守備重任的留守部隊,戰士們就住在簡陋的窯洞里,別說發蠟,想要洗澡都困難。
想到這,左重抹了抹油光锃亮的頭發,輕輕咳嗽了一聲,跟著蕭主任走進一間指揮部,8個八路軍干部已經等候多時。
這些人便是留守部隊的八位團長,他們看著普普通通,衣著很是簡樸,甚至有一點皺皺巴巴,腳上穿著是黑布鞋,沒什么出奇的地方,卻都是運籌帷幄、戰功卓著的將領。
隨著蕭主任和李副部長的介紹,左重內心震撼不已,一次性見到這么多未來的少將、中將、大將,誰又能保持淡定。
寒暄中眾人分別落座,慰問團對邊區的軍事考察正式開始,蕭主任作為留守處首長,首先對八路軍的軍事訓練進行了大致介紹。
按照他所說,目前八路軍的士兵訓練普遍采取“三操兩堂”制,這是從西南時期留下的傳統。
即每天出三次操、上兩堂理論課,出操的主要內容就是實戰結合練兵,開展射擊、刺殺、劈刀、投彈、爬山、跳障礙、過獨木橋、爬云梯等軍體項目。
聽到這里,徐恩增目瞪口呆地看著蕭主任,一天三次出操,還要上兩堂課,莫非八路軍士兵都是鐵打的不成
要是果軍施行此等訓練方式,不用日本人打過來,自己就要嘩變,一個月幾塊錢的軍餉,訓練意思一下就得了,這肯定是地下黨在吹噓。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