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山城寒風凜冽,樹木的枝葉在狂風中擺動,街道上空無一人,《中央日報》印刷車間內卻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場景。
確保油墨干透的熨燙機發出陣陣白霧,水汽蒸騰間,工人們將剛剛印好的報紙打包、搬運到卡車和騾車上,各種呼喝聲不斷。
月光下,可以看見最上面的報紙印著“逆匪蓄意摩擦,中┴央撤銷番號”等字樣以及多幅照片。
“中央公園4900份!”
“七星坎3000份!”
印刷車間負責人手里拿著分配表,站在車間門口大聲報著地名和數字。
這些數字是送往每個發行點的報紙數量,隨后報紙會從上述地方再送往更下級的銷售點。
自從國府西遷,隨著無數知識分子的到來,山城的報紙行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截止1940年年底,山城所有報紙的發行量高達數十萬份,僅《大公報》一家,每天的日報發行量就有九萬余份。
這也是果黨越來越重視新聞檢查的原因,只要控┴制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國府可以隨意編造任何“真相”。
由于今天這份報紙干系重大,新聞檢查處與中統非常重視,全程監視了印刷流程,以確保報紙上的內容不錯一字,完美傳達某人的意圖。
看著一輛輛卡車、騾車駛出報社后門,特務們長出了口氣,打著哈欠準備離開,在這盯了一整晚,縱然是鐵人也熬不住。
見狀,一個剛入職的小特務問道:“組長,咱們不用跟車嗎?”
其余人聽到這話,全部死死看著小特務,眼神里滿是殺氣,恨不得將其嘴巴縫上,就顯得你能是吧!
組長抬手給了他腦袋一下:“跟什么跟!這是報紙,不是鈔票,難道還會有人搶劫不成,趕緊給我閉嘴。”
小特務有點不服氣,摸著腦袋反駁道:“要是逆匪放火將報紙燒了怎么辦?”
組長冷笑一聲:“我倒是希望地下黨這么做,這樣咱們就有理由抓人了,你干這行才幾天,服從命令就行,廢什么話。”
說完,用腳踢了踢小特務的股,帶著人揚長而去。
不提委屈的小特務,運送報紙的車輛從報社離開后開向各自的目的地。
由于防空管制條令的限制,車燈無法使用,司機們全都瞪大眼睛看著路面防止撞到行人。
不止是《中央日報》,山城其它報紙也在相同時間,利用同樣的流程把報紙運到發行點,再統一配送。
凌晨4點鐘,各個發行點打開了大門,發行工作人員站在路邊,等待著報紙的到來。
十多分鐘后,距離《中央日報》最近的發行點最先迎來了卡車,一捆捆報紙從車上被扔到地上,隨即又被拆分成100份或者200份一摞,由自行車或者人力運往銷售點。
期間,會有專人負責審┴查報紙的內容,這是報紙送到讀者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