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欣然同意了高寶德的要求。
他覺得去趟長樂郡,其實沒有什么不可以。
總是呆在鄴城宮,無趣極了。不如讓三兄弟妹一起,去長樂郡轉轉。
太子殷逐漸長大,高洋很早就有想讓他去長樂郡,甚至是其他州郡勘訪庶民的意圖。
作為皇太子,日后的君王。
可以不知兵將,但決不能不識百姓。不識軍不要緊,高洋可以征戰天下,為之留下一個大一統的承平江山。但若是不知百姓,那太子注定將是昏君一個。
長樂郡,是高洋早些年,為高寶德親自挑選的湯沐邑郡所。
最早時,將高寶德封在中山,后來又覺得中山郡不夠富庶。于是又重新挑選了冀州的富足大郡,長樂郡。
而且還有個原因,長樂郡名,在高洋看來,寓意極好。
《韓非子?功名》:“以尊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
長樂,除了有長久快樂之意。它還寓指,前漢時太后居所、極富極貴的長樂宮。
于是高洋很滿意。
高寶德不知,高洋對他的嫡子女們,可謂是歷盡了心血。
公主家令、家丞、門尉、湯沐邑令等,皆屬于宗伯管轄。
諸公主,每主家令一人,六百石。丞一人,三百石。其余屬吏增減無常。
公主屬吏上的區別,可能彰顯不出諸公主的區別。唯有在湯沐邑名號上,才能顯現諸位公主的權勢與恩寵高低。
顯然,長樂郡長公主,一聽邑名封號,就能得知,這是位受寵的主。
大齊依律,公主實封三百戶,長公主加三百戶,有至六百戶。
長樂長公主,無疑有六百富戶。
五口一戶,六百富戶總計有三千丁。
這三千丁口的勞役賦稅、湯沐余貲和封物征收,統統歸屬高寶德。
高洋欲讓高寶德提前去長樂郡信都縣轉轉,滿足她的玩樂心思。
也當作是他這個做阿耶的,想要在自己的嬌嬌女面前,彰顯下自己對于高寶德的偏愛。
當然這些,高寶德一時是沒明白的。
她還在想,如何能把高演和高湛趕去長樂郡。
沒錯,高寶德哪里是想真的出去游山玩水,她可沒有這等閑情雅致。
更何況,真的想游樂,何不去找宇文邕陪她。去哪里不是玩,她怎會來找高洋。
常山王高演和長廣王高湛,二人早生反心。
這些年高洋性情陰晴不定,打殺朝官更是常態。
朝中佞幸之徒,不知有幾人早已心懷怨恨,投靠二王。
如今北齊的軍政大權尚且還在高洋手中,他自信無人能奪,此刻也確實無人奪走。
可一旦高洋山陵崩,鄴城宮上下,所有軍政大權,將會一應落入太后婁昭君手中。婁昭君一時除不了,高寶德決定先動二王。
將其二人,罷黜朝堂,外放他州。
不容易。
首先就是高洋雖不喜二王,但確實沒有將其趕盡殺絕的意思。有皇太后婁昭君在一旁,怎么也不可能有,將常山王高演和長廣王高湛,共同罷黜、搞死的機會。
高氏宗族大宗正,亦不會允許。
二人明面上不露反心,高寶德亦無法動他二人。
只能另謀蹊徑。
“阿耶在年后,可要盡快為寶兒配備齊公主屬官。”高寶德對高洋說。
倒是許久未作聲的皇后李祖娥說道:“長樂長大了,是時候添置臣僚府屬了。待年后,阿娘也為寶兒將公主府修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