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屯山,乃是隴西鮮卑乞伏氏居地之一。
后為吐谷渾慕容氏所破,至今,都是吐谷渾的疆土。
宇文泰西行巡視,就是為了與吐谷渾慕容夸呂結好,經牽屯山西出,而后方到吐谷渾王廷。
慕容夸呂,就在山后等他一眾人。
“諸君回去好好歇息一晚,待明日,吾等始發吐谷渾。”宇文泰心下一橫,意氣風發,如再少年。
趙貴、賀蘭祥、宇文盛三人,聞言垂首道:“唯!”
都是一把年紀的人了,三人也不客氣,相繼穿履離屋,說笑著行至廊下,繼而分道而行,各去各屋,養精蓄銳,以備來日之未見硝煙之仗。
宇文泰所攜兵馬不多,甚至大部分還是輿馬輜重,是準備給吐谷渾的一些好東西。
吐谷渾的慕容氏,說來,與宇文泰所統之宇文氏,同出鮮卑一族。
西部鮮卑有河西之地的禿發氏、隴右之地的乞伏氏和青甘之地的吐谷渾。
北部鮮卑大體上是是拓跋氏,或者說是前魏之元氏。
東部鮮卑有慕容氏、段氏、宇文氏。
宇文氏如今占據一半中原,西北邊上,就是雄踞青甘之地的吐谷渾。
吐谷渾慕容氏的壯大,逼著宇文泰不得不先朝著慕容夸呂低頭,以望他不東出,擾他平定中原。
宇文泰面有神光,三人雖已經離屋,可他未嘗此時就沐浴就寢。
而是重新坐會案前,揮筆而書。
屋中的燭火燈光有些昏沉而幽暗。
宇文泰的面色也略顯發白,久書之后,額間也有涔涔汗珠滑落。
只是究竟不知,他是病是勞。
“呼。”
待書罷后,宇文泰才抬手以衣袖擦了擦額上汗跡。
“來人。”
有隨侍之人躬身入屋。
說是屋,而非殿,是因為這是魏國邊郡之官邸,并非行宮。
“主公有何吩咐。”來人垂眉恭聲問道。
燭光照在宇文泰臉龐之上,熹微晃動,讓人察覺不出宇文泰的神色。
將所寫之書帛,拎起來,竟有數面書冊那般大。
宇文泰斂衣說道:“這條律令,等吾出牽屯山,再交由此郡官臣,讓他們傳至周邊大河之北各郡,以安黎民。”
原來是條給百姓的律令。
隨從了然。
已經不止一次,宇文泰深夜所書,是為百姓。
他熱忱于變法革新,以圖壯國。
隨從之人,僅瞥帛文一眼,就見“百司不得踐暴禾稼,其有須開為路者,有司計地所收,即以近倉酬賜,務從優厚”等等之言。
諸如此類。
或者說,本來宇文泰北巡,不單單是朝著吐谷渾的慕容夸呂而去。
行經各郡,他若是不仔細探察各郡,針砭時弊,量體裁衣,那就不是他宇文泰了。
可能是年歲已大,宇文泰近來時常會感受到勞累疲乏。
而書完諸語,夜已過半,他更是難忍困意。
打了個哈欠,宇文泰擺手讓隨從之人拿著帛書下去。
待明日他們出了牽屯山,入了吐谷渾之境,再頒不遲。
于是宇文泰裹衣而睡,能見他之疲憊。
翌日,屋中之蠟燃盡成灰,方有親近隨從,上前喚醒宇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