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悄然無聲,可是卻被宇文邕看見了。
宇文毓順著宇文邕的目光看過去,也瞧見了進殿的那個內監。
是個傳話的內宦。
宇文毓不解,就問那內宦道:“是有何人入宮拜見?”
這個時候來請見他,看內侍的態度,倒也不是什么要緊之事。
于是宇文毓也不著急,只是好奇。
“回陛下的話,正是居士韋公敻和下大夫樂公遜進宮謁君。”內宦禮畢后,恭敬答話道。
韋敻和樂遜,一起進宮來了,來拜見天子。
宇文毓想起來了,這些時日,他倒是忘了,是他讓韋敻和樂遜得空就進宮來,陪自己談詩作賦,鉆研文史。
如今兩人倒是一塊兒來了。
宇文毓心中不知可否。
只是略帶歉意地望著宇文邕,對他說道:“倒是不能同你博弈了,他二人來見吾,吾倒是不好拒之不見,不知阿邕可有興致,同吾一起,見一見吾的這兩個文友?”
“陛下的文友?”宇文邕挑眉問道。
據他所知,宇文毓愛好文史,喜歡文人的東西。
只是宇文邕倒也意外,宇文毓坐上皇位不久,竟然就能結識所謂的文友。
瞧宇文毓那個意思,這二人,倒不像是死忠他們宇文氏皇室之輩,反倒是宇文毓真心結交的朋友。
其實天子哪有什么朋友的。
只不過宇文毓同那二人都喜好文學,然后一起避開朝政,討論文學罷了。
宇文邕心想這樣也好。
宇文毓能夠轉移了同宇文護之間的矛盾,對權勢看得不那么深,同宇文護在前朝少些爭斗,平日里多和文友玩樂一番,就會過得舒坦些。
因此宇文邕就欣然同意了。
和宇文毓一起去見韋敻和樂遜二人。
見見也無妨。
他雖然對詩詞歌賦倒是沒有特別感興趣,但也并不反感。
……
不過提起韋敻和樂遜這兩個名字,宇文邕只知道其中一人。
樂遜。
畢竟是大儒嘛。
宇文邕記得,樂遜曾經還在宇文泰的府邸之中,為宇文泰的諸多年幼的兒子們講授過儒經。
曾經,早在前魏之時,永安年間,樂遜就在自己而立之年,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樂遜初任安西府長流參軍。
其實他之后的仕途升遷,還得益于他的博學多才,得益于他的名望。
當時的太尉李弼,聽聞樂遜的才學,請他為師教授諸子。再有前魏的文皇帝大選賢良,授樂遜為守令。
再以后,樂遜又相繼被朝中官員舉薦,被人稱之“有牧民之才”。
大統十六年,樂遜以后相繼任建忠將軍,左中郎將,輔國將軍,中散大夫,都督。
他還在李弼門下任西閤祭灑,功曹咨議參軍。
直至前魏廢帝二年,樂遜受大周的文皇帝,就是當時的柱國大將軍宇文泰之聘,為宇文泰子弟講授《孝經》《論浯》《毛詩》以及服虔所注的《春秋左氏傳》。
只不過,當時宇文邕即將質齊,就快要到鄴城去了,而且他年歲確實已長,就沒有受過樂遜的教導。
宇文毓也同樣如此,當時他年歲已大,因而就沒有跟著樂遜習禮學經。
所以現在,宇文毓才能和樂遜做文友。若非如此,宇文毓就得和他年幼的弟弟們一樣,尊稱樂遜一聲師傅。
知道了樂遜何人之后,宇文邕又在腦中仔細搜索了一番韋敻這個名字。
腦海之中,查無此人。
當真沒聽過他。
宇文邕并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