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殷曾經無比敬仰、崇愛的阿耶,竟然也會這般讓自己膽顫心驚。
他終究還是沒有逃過,高洋給自己留下的陰影。
從天保七年開始,高殷就被高洋逼著,填鴨式灌輸為君之道。
當然,那個時候高洋自己尚且能夠控制得了自己的病情。
對高殷的憂慮并沒有最近這兩年多。
高洋只是召集朝臣中的文學士和禮學官,于東宮開設宴會。
然后命令博士們以經義來提問皇太子,讓高殷作答,并且他親自臨聽。
高殷無奈,只好一邊筆記一邊追問,使在座的臣吏都十分感嘆。
兒子不容易當,皇帝的兒子,更是不容易當的。
雖說高殷位置穩固,他雖然有嫡出的弟弟和庶出的弟弟。
嫡親的弟弟,自然就是太原王高紹德。
除此之外,其實高殷還有幾個庶出的弟弟。
范陽王高紹義,西河王高紹仁,隴西王高紹廉。
此三王,分別是由高洋的世婦馮氏、裴氏、弘德夫人顏玉光所出。
高紹德和高寶德,乃是皇后李祖娥同胎所生自是不用提。
高洋曾在登基之出,就能預料到自己將要死于何時。
雖說詭異得很,可高洋自己是相信個十成十。
離天保十年愈來愈近,天保九年之時,高洋曾出行晉陽。
當然了,巡幸晉陽,乃是自高洋踐祚以來,每年都會走上一遭的。
畢竟是龍起之地。
是軍方重地。
萬不可有失。
高洋照例由皇太子高殷監國。
高殷與他的阿耶高洋全然不同,因為高殷的身上有更多漢人的血,又深受儒家教導,由是,就連高洋都覺得自己這個皇太子,更似漢家太子。
而非鮮卑兒郎。
高殷的母后李祖娥,天生麗質,出于漢家名門的趙郡李氏,和高洋堪稱中國版的阿佛洛狄忒與赫菲斯托斯。高殷的性情如此,離不開李祖娥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
就是去歲,高洋登臨金鳳臺,命令皇太子高殷,親手上前誅殺囚犯。
高殷性情寬厚仁愛,心生憐憫,面露難色,幾次都不能將頭砍下。
高洋由此惱怒,遂甩開馬鞭,將高殷抽了三下。
自此之后,高殷就愈發懼怕他的阿耶。
不過,他安慰自己,這是因為自己的阿耶尚在病中,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神。
雖然心悸口***神也時常恍惚,可高殷卻并沒有宣召醫官,為其診治。
他不忍心將此時擴大,讓外人議論自己的阿耶。
說到底,高殷對高洋的孺慕之情,要遠遠超過了他心中的憤懣和怨懟。
既恐懼又深愛。
高殷這些日子里其實是很難過的。
不過,自今年春夏之時,高洋的身子更是破落。
高洋甚至無法上朝,于是只能將朝政之事拱手盡數讓給高殷。
還讓他在東宮攝政。
不過高殷可沒有絲毫的歡喜之意,他自然明白,自己這個天子阿耶,身子骨不行了……
可是直到如今,高洋昏迷。
他才恍恍惚惚地意識到,事情竟然已經到了這番地步。
高洋之前不允許自己去太極殿叨擾他,高殷也知道如今世道混亂,無數人都盯緊了宮闈之中。
他更不可慌亂了陣腳。
由是,高殷這幾天,都在東宮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