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遏不通曰幽,動祭亂常曰幽,暴民殘義曰幽。
這部分臣子不提也罷……
反正宇文護還沒有厭惡宇文毓到了要給他上個惡謚的地步。
宇文毓的謚號,最終是宇文護和宇文邕一同敲定的。
說來有趣,宇文護先問了問宇文邕的意見和看法。
他問宇文邕,應該給宇文毓上個什么謚號好。
宇文邕仍舊是沉默寡言的樣子,將這個問題又拋給了宇文護。
宇文邕的意思是,宇文護既為大冢宰、晉國公,那理應也有權力定奪宇文毓的謚號問題。
他說自己沒有什么意見。
還說群臣們說的都有道理。
宇文護聽聞之后大笑。
但卻并非是嘲笑、譏諷的笑,反而有些旁人看不透的心情在里面。
宇文邕沒有去看宇文護的表情,說完話就只一個人垂下頭,好似對后續的結果并沒有什么期待和盼望。
一副什么都不在意,什么都不關心的模樣。
到最后還是宇文護松了口,他說出的話倒很是震驚了一番人。
他說就謚曰明罷。
大周明皇帝。
周明帝宇文毓。
他的敬皇后,之后就是明敬皇后了。
一個時代結束了,但好像又沒有結束,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一切都是夢一場。
……
宇文毓崩逝之后,宇文邕榮登大寶登得很倉促。
四月二十一,宇文邕就在宇文毓靈前即皇帝位,成為周國的第二任皇帝。
實際上的第三位國君掌權人。
說來諷刺,大周可以說已傳三代,但這三位可都是自家兄弟。
宇文覺,宇文毓,宇文邕。
從立到廢,可都是宇文護一個人的主見。
短短數年之間,宇文護就廢殺了包括前魏拓跋廓在內的三位君王。
其中兩個還是自家同姓兄弟。
朝野上下逐漸變得風聲鶴唳。
大部分朝臣幾乎都一致認為,宇文護早晚要登上帝位,宇文邕不過下一個倒霉蛋。
是宇文護捧出來的門牌貨。
身為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必須為父親爭口氣,也要為他的兩個兄長討回公道。
但他通透得很。
宇文邕非常清楚,以他眼下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大冢宰、晉國公宇文護抗衡半分。
他尚且還是人家砧板上的魚肉。
所以,宇文邕就得恭順。
他要比他的兩個兄長都要恭順。
要表現得比兄長們更加卑微。
在宇文護面前,需要扮乖。
乖得就像只小貓咪,對他言聽計從,任他專權跋扈,任他全權理政。
委曲求全,積攢力量。
不過這樣也好,最起碼接下來對齊一戰之上,宇文氏內部不會出現腌臜爭權的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