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便問:“那我為何不在家里烤呢?”
“這是因為咱們烤坊里所有的菜品有涂有秘制的烤醬,還都是最新鮮的,所以您看那菜牌,每日都會換的,您說在家中哪能一口氣吃這么多不同種類的肉?還有,咱們店中的蘸料也不需花錢,保管和您在家自己烤出來的味道完全不一樣。”
“噢,那是有些意思,那就給我上這幾樣吧……”
食客們大多數都是抱著“來都來了”的心態,自然都點了不少。
而在大錦,牛是主要的勞作力,吃牛肉也是極少的情況,所以棠記食坊里的肉,大多是豬肉、雞肉及鴨肉,溫若棠又把他們做了細分,雞腿肉要怎么弄,雞翅膀要怎么切,讓每一個食客都感受到了烤坊不同于食坊、粥鋪的精致。
還有一些素菜,類似于野地里挖的野菜、倉中囤的白菜,只要能想到的,溫若棠都試過了,她發現只要刷上一層油,一層黃豆醬,再往里面加一點點貴重的茴香粉末,便能烤出香氣撲鼻的食物。
裝著碳的小火爐被拎了上來,這就是孟樓帶著徒弟專門打造的,它的外沿較寬,正好能卡在桌上的洞里,這碳也是上好的,燒出來只有很少的煙。
火紅的碳上,放的是鐵絲網,大小合襯,因高度和桌面持平,夾菜時十分方便,且旁邊還放了青竹做的夾子,小二說,這夾子是專門用來夾生肉的,而筷子,是用來吃烤熟的東西的。
小碟子裝著的油和烤料也陸陸續續地上來,新奇的感覺已經蓋過了其他,大家都伸著脖子看著第一桌,那一桌的客人還剛好是個京中有名的老饕,直接拈起一片碼得整整齊齊的肉,放在了鐵絲網上。
刷油,撒料,滋滋啦啦地聲音過后,那片肉冒著油,微微地曲卷了起來,香氣也開始漸漸彌漫,等大家后知后覺地聞到香氣時,口水也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我不行了,我想吃……可是我這桌還沒有上菜……”
“我這桌的碳上了,菜怎么還沒上,小二,小二,快些啊。”
“哎喲,你們就知足吧,我們這桌連碳都還沒有。”
“怎么能這么香?明明只是把肉烤一下而已啊……”
“料好,棠記不管是粥鋪還是食坊還是這個烤坊,都是用上好的料。”
“別說了別說了,快看,他要吃了。”
老饕伸出筷子,把肉拈起來,蘸了下旁邊發紅的醬料,放入口中。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著他,即使自己的面前已經開始上菜了,也沒空搭理。
時間仿佛靜止。
老饕嚼了嚼,咽下去,呼出一口長氣,只說了兩個字,“真香……”
然后他繼續把肉片放在鐵絲網上烤,一雙眼睛緊盯著,一副生怕別人搶去了的模樣。
不需要再說其他,這樣的表現,已經給棠記烤坊東西有多美味做了最好的注解,食客們垂涎三尺,大堂里沸騰起來,催菜的催菜,要酒的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