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陰云,不見細雨,今個兒無疑算是個頂好的天氣,除了溫度降下來有了涼意外,都還算好。
B市的避難所在沒有回頭路后,連續好些時日向著內陸,北方前行,若按照和平時期的實際航行線,最多不超過三日行程。
但那都在和平時期,現大船行駛不得不多加考慮實際問題。首先是水的深度,被大洪水淹沒的可不止有B市這一座城,高矮不一的山嶺也在其中,若不多加注意,就是船毀人亡的下場。
這一方面的影響還算小,真正叫人腦殼疼的是,星球外衛星傳回的實時地圖實在是太多的空白探測區域。
和血海域的情況一聯想,以穩妥為主還是盡可能的選擇避開繞道行駛,畢竟他們著實沒有硬拼的理由。
除去這些,兩個月的時間使得海下誕生了許許多多的奇異異獸,異植,有的是以群居為主,有的是,單個個體強悍,就敢外出捕獵。
那樣的大家伙,一旦遇上還是以跑為主,至于硬剛干死他丫的,消耗大型導彈和魚雷,不說收獲和付出能不能成對比,就單是那些大型軍火武器就已是稀缺貨,用一枚少一枚,眼下環境都還不安穩,造大型軍火物資就是個癡心妄想。
那樣的重火力武器,還是留待保命來的好。
白日是船只行駛的重點,夜間才會停靠休息,組成防御陣式。不是不能夜間航行,實在是夜晚的危險過多,日夜兼程的去趕時間,實屬不明智。
況且人得休息,白日就夠是疲乏,加上夜晚的勞累,身體素質再好的人也得累趴下。
竭澤而漁可不是B市避難所領導人想要的結果。
可能真正算得上好消息的是,這天上露出的大窟窿終于有要停止的現象,大雨不再傾瀉,意味著水位線逐漸趨于平緩,不會在極速上漲,也意味著少有的高地得以保存,不算是大陸全權淪落。
眼下,山海號行駛的下方,是一塊塊被分割的梯田,在上半年旱災影響下,種植的糧食作物基本算是半殘,但也是源于一年兩季,堪堪趕在大洪災前收獲了一茬,留下了個禾苗子。
本是以待種秋谷和沃土,奈何大災降臨,幸存下的人類也就管不著了。
只這場傾盆大雨,這場大洪致使它們本能的向著生存去演變,不是異植種,卻也是頑強的扎下了根努力生長。
此時的它們才堪堪抽穗,因是收獲季,這里到是吸引了不少海下普通魚類來進食。
一路上,避難所官方就從未放棄過搜尋異植種,和能在海下種植的經濟作物種,這一海稻被發現就率先收錄進新元紀植物錄。
里面包含各類所聞所見異植,以及能在海下生長的植物,不論能吃不能吃,有毒無毒,都有所備案。
這一典籍還會再細分,但卻是以后的事。
新文明的重啟,不僅要人到位,食物,御寒,凡能對人類產生巨大價值的經濟作物和經濟動物都得率先有備案和了解。
這不止是B市避難所在做的事兒,是整個夏國都在加以完善,這個時代沒有神農嘗百草,但全人類齊心協力,凡見過的植物重新收錄,比之一人之力更為強悍,也來的效率。
一株海稻的葉片細而長,抽穗的谷子僅是稀疏幾粒,個頭還不大,但因它葉間泛藍,故植物學家給了個名“藍水稻”。
在收錄了藍水稻的種子后,B市避難所沒有停止航行的想法,但官方收購站一直保有藍水稻的兌換,價格還挺高的。
這刺激外圍幸存者們的熱情,海水是足夠深,但只要想要就一定有法子,在路途中耽擱一陣并不會有多大影響,這也是巨大的航行線給了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