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雪后的景色很美,有一種荒涼的純白美感,但走出樓房,就能瞧見那肩扛手提,密密麻麻的人群。
他們行走在清掃出的坑洼地面,蹣跚的艱難挪步,東西重,路面窄,人又格外的擠。
偶爾還得為路過的公交車讓開道路。
但車里面的人,也不算好受,似塞滿沙丁魚罐頭里的魚,不留半點空隙。
林嘉馨拽著林母擠啊擠,挪啊挪,終于下了車。
“哎呦,這個車真是要我老命,怎么會那么擠?我在新元紀前就沒遭過這個罪。”林母扶著林嘉馨上氣不接下氣道。
“誰說不是呢?”林嘉馨應道。
這公交車就是專門服務于普通人的車輛,在蜂樓沒竣工前,就是由這樣的一輛輛大巴把人從居民區載到了工地。
且這個車坐的還不是免費,一人兩信用點就是出行費用,大多也不會舍不得這兩信用點,畢竟與走一個鐘頭路相比,這信用點花的還算值。
而林母和林嘉馨是第一回坐這個車,還沒感受過這樣異常的擁擠。
不過以后可能就是常客,她們上班的地點沒變,依舊是在避難所內部。
待林母喘勻了氣,緩了過來,她仰起頭,首次那么近距離的見著蜂樓的模樣。
與好看完全搭不上邊,在新元紀前就是一妥妥毛坯房,但是與之不同的是此間的熱鬧,以及它的大與高。
再看看遠方那高聳的城墻,心底莫名升起一股自豪。
這就是人類自己創造的奇觀建筑,它不比任何大自然偉力造就的景物差。
“大妞子,我覺得我們是好樣的。”
“行了!媽,你別感慨了。要看以后有的是機會,現在我們快點擠進去,錯過了,就要等下一趟電梯。”
“我聽我同事和我講,這大型電梯載重有限,要是搭乘的時候超重,站在最外圍的人會被率先擠出去,就是推啦!”
“不過自覺讓位也可以,畢竟予他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但是,這會叫自己的時間吃緊,時間緊張,就會遲到,遲到了就要扣信用點。”
所以即便要裝大方,裝好人,也得看自己有沒有那個底氣去讓。
事實證明林母是“利己主義”,她直接反握住林嘉馨的細手腕,拿出了她當年搶購特價商品的氣勢,帶著大妞子一下鉆進了人群,也擠入了那個四方電梯盒。
樓層都來不及按,人就已經被擠到了里面。
大聲叫著三十三,希望有人能幫忙按個樓層,但那聲音基本傳不到前頭去,實在是太吵了。
不止林母在說話,其他人也在各說各的,找人的,哭泣的,東西被擠沒了的,個個都希望有那么個好心人幫幫他們的忙。
但是……沒有,鬧哄哄的嘈雜一片。
擁擠的環境讓頭都難以動上一二。
年齡較小的孩子被扛在了大人肩頭,而這里面最多的是搬著家當的人群。
電梯不出意外的發出超載警報,嘈雜的空間也一下子變得異常安靜,連孩子的哭鬧,都自覺放低了音量,他們敏感的察覺出不對勁。
這里面大半都是第一次到蜂樓,說是生瓜蛋子,一點也不為過。
因此,還沒練就木著張臉,就可做到把外邊人推出電梯的行為。也不知從誰開始,一個個化作知心大姐,知心大叔,好言勸起電梯外圍的人們等待下一趟電梯。
什么吃虧是福,年輕人多讓讓。
又好比什么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什么下一趟電梯人少,下一趟會更舒服,不用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