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作為新興的資源藍海,IMC在發現這里之后,第一時間就準備驅逐或者消滅這里的原著居民,控制這個地方的所有資源。
IMC的巨大開采機器驅逐了原主人,然后挖空了一個又一個星球,讓邊境居民知道,在這片無政府主義的土地上,誰擁有絕對的力量,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不過,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IMC肆無忌憚地開采和壓迫使得邊境的居民忍無可忍,沖突終于爆發。
由在海外殖民地開拓的農場主、海盜、雇傭兵和不法分子組成了名為“邊境共同防御協定”的松散聯盟,集結大家的力量來對抗IMC,并且成為了IMC在邊境擴張的最大阻礙。
而這個“邊境共同防御協定”便是如今的反抗軍。
反抗軍共有六大軍團,這六個軍團兩兩為一組,分別負責進攻、防御與后勤。
其中負責進攻的兩個軍團,就是現在正在前線與IMC作戰的掠奪者軍團,和正在反抗軍的母星哈墨尼上備戰的先行者軍團。
不過在邊境,除開IMC與反抗軍之外,其實還存在第三個勢力。
“頂級掠食者雇傭兵軍團——Apex!”
這個雇傭兵軍團沒有陣營,也不需要陣營,他們拿錢辦事,也只為錢辦事,誰給他們錢,他們就為誰出力。
與反叛軍這樣的窮人勢力相比,IMC自然是更有錢的一方,所以頂級掠食者自然也就倒向了IMC,成為了與反抗軍對立的一方。
在邊境被發現的第118年,IMC與反抗軍之間的矛盾沖突已然衍變到了一個雙方無法抑制的地步,“泰坦戰爭”就此爆發。
艾倫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正好處于“泰坦戰爭”爆發兩年之后,也就是邊境被發現的第120年。
而這一年,也正是名為“泰坦隕落2”的游戲故事發生的元年。
與之前那種不是去早了,就是去晚了的游戲世界相比,艾倫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可以說是不早也不晚,剛剛好。
至于IMC與反抗軍發生的戰爭為什么要叫做“泰坦戰爭”其原因便是雙方在爭奪資源星球的時候,在地面投入的主要作戰力量是一種名為“泰坦”的大型“戰爭動力裝甲”。
“泰坦”并非是專門的制式軍備,而是由星際殖民科技之中的“農用”和“采礦生產”用的智能動力機甲改造而來的特殊戰爭機械。
這一點倒是和“深海迷航”世界有些相似,無論是IMC還是反抗軍,他們其實都并非是星際時代的正統政府,而是大型星際公司與外出拓荒的各種普通人。
因此,雙方其實也都不不具備真正星際時代的戰爭科技。
所以在“泰坦隕落”之中才會出現各種對于星際時代而言看起來似乎有些“落后”的武器。
這不是他們不想用更好的,而是被地球聯邦那邊限制了,沒辦法將先進的星級武器帶到“邊境”這邊。
好在邊境這邊是“無主之地”無論是IMC還是反抗軍,都可以自主的研發用于戰爭的武器。
而不至于像深海迷航那樣,因為過度依賴地球聯邦研發的“星際殖民裝備”而導致武器科技整個被“鎖”。
因為沒有專門的武器科技樹,邊境的大多數武器都是由普通的殖民科技衍生而來,所以才催生出了“泰坦”這樣的大型戰爭動力裝甲。
從這里來看的話,“泰坦”的實用原理,其實和二戰時期用拖拉機改裝成坦克基本沒什么區別。
至于“鐵馭”,則是專門訓練出來操作“泰坦”作戰的特殊戰斗人員,他們全都是最頂尖的戰士,是精英中的精英,王牌中的王牌!
他們是駕馭鋼鐵作戰的超級戰士,所以才會被稱為“鐵馭”!
所以......
“霍拉莫斯上校,我還沒有通過鐵馭測試呢,怎么軍團就已經給我設計好專用的泰坦了!?”
“你還需要測試?”
霍拉莫斯回頭用一種奇怪的目光看向了艾倫,“人才難得,能當鐵馭的人才更是百萬中挑一,我可不希望你去把另外的那些鐵馭候補打擊出心理陰影。”
“特殊人才,自然是需要特殊對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