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用電緊張,那大可以向貴縣電力局發出申請;由我們出資,專門鋪設一條可適用于工業生產的電線,屆時也可以順帶著改善這邊村民用電情況,也算我們做點好事了。”
“既然道路是個問題,那大不了我們自己掏錢,由貴縣政府協調,修上一條可以適行的四級公路,即便按照3萬元/KM(2000年時價)的價格算,也花不了多少錢。”
鐘濤聽著林可染輕描淡寫的樣子,不由地驚呆了。
要知道,電線這事放在一旁,畢竟鎮雄縣再窮,也沒臉讓一家來自己地盤投資的企業獨立承擔鋪設費用;
但修路這事……即便只修建細沙河村到杉樹鄉這一段的公路,那也是足足23公里啊,那就是足足百萬元的投資!
再加上工廠本身至少兩三百萬的投資和承諾的那一所希望小學……嘖嘖,這希望集團和鑄投商貿還真是有錢啊!
自己這輩子除了國家帶頭的幾個項目外,還真是第一次遇到企業有這么大的手筆。
鐘濤一邊感慨,一邊卻更是疑惑:“出于市場考慮……企業不是應該考慮成本么?”
林可染掃了一眼同樣滿臉好奇的張孟平,也不遮掩,對著他笑了笑,解釋道:“現在國內已經進入品牌時代,一味地過分追求控制成本并不可取。”
“對比壓縮生產成本而言,其實我們更看重品牌的溢價因子。”
張孟平看到鐘濤等人的眼神詫異地向他掃過來,有些局促,但依舊耐不住好奇:“溢價因子?在這建廠跟品牌溢價有什么關系?”
林可染拿起面前的公道杯,主動給他倒了一泡茶,然后遞了過去:“所謂好山好水出好茶,其實這個道理適用于幾乎所有的農產品,比如說——好山好水出好筍也沒有人會覺得任何不對;”
“事實上,細沙河村這邊的筇竹筍跟方竹筍這么好吃,品種固然是一個先天性因素,但這邊無處不在的山泉水卻也絕對不能忽視,而且……更有噱頭!”
“想想看,一顆竹筍,品種不凡,更是長在磅礴靈氣的烏蒙山脈,每日里被清澈刺骨的泉水滋養,故而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風味也更獨特——這種說法是不是很容易取信于人?”
“再接下來,如果這顆竹筍的預處理過程,沒有被任何自來水侵染,接觸的全是天然泉水,是不是給人的期待感更加強了幾分?”
“接下來,如果我告訴你,這顆竹筍從采摘到預處理,中間的間隔不超過6小時,幾乎100%還原新鮮風味呢?”
“最后,如果我告訴你,這顆竹筍所加工的地方,是在大山深處,沒有接觸過任何的污濁空氣和化學物質,保持著最貼近于自然的感覺呢?”
“是不是這一系列故事說下來,你會覺得這筍,不賣個10塊錢/棵,簡直對不起它自己?”
看到有些瞠目結舌的鐘濤和張孟平,林可染輕輕嘬了一口茶:“所以,這就是我們為什么非要在細沙河村建廠的理由。”
“一座【建在大山深處的工廠】,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
“為此,多付出點代價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