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燈”其實是個蠻古老的概念,最初是豐田汽車在流水線生產時采取的一種管理辦法。
當時的生產車間里,所有工人的工位上都放著一個小警示燈,燈泡下方安裝著一個小按鈕;然后給工人設立了一個極為簡單粗暴的觸發機制——只要傳送到你工位面前的半成品,你發現了可能影響到后面流水線生產的質量問題,且你自身解決不了,那么就有權利立馬拍下按鈕,點亮警示燈。
一旦刺目的警示燈響起,整條生產流水線就會立即停止運轉,接下來諸如拉長、品控經理等管理人員就會蜂擁而至,跑到你的工位上來,與你一同會診,并且共同制定解決方案——直到問題得到解決,才會拍滅警示燈,讓生產線繼續運轉。
由此,后世的管理學逐漸引申出來了“拍燈權”的概念。
所謂的“拍燈權”,其本質意義上就是把業務評判的權利下發給真正的一線工作人員,而非管理者——因為在具象工作上,一線工作人員遠比他們的領導更了解市場和消費者。
當然,這種管理工具并不適用于每個行業;而且在當下光景,非生產制造企業也根本沒有引入“拍燈權”這一管理制度的先例。
事實上,直到幾年后,才有互聯網公司開始把這一概念引入自身的企業管理,并把其作為極重要的考核制度……這一家企業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亞馬遜。
而亞馬遜對“拍燈權”的使用也非常有意思——由于電商平臺的特殊性,亞馬遜在經過流程推演后,把拍燈的權利交給了天天與客戶打交道的客服部門,由這些處于公司最基層、最“沒有價值”的員工,來決定在平臺售商品是否需要下架或者整改。
如果客服人員認為一款商品的投訴率過高,或者投訴理由會對亞馬遜的名譽造成嚴重傷害,那么就會把客戶投訴信息輸入后臺,并且提出下架申請,而申請的理由一旦被技術部門判定為“真實”的話,不管這款產品賣的有多火爆,給平臺帶來的利潤有多可觀,一律下架。
當然,如果鑄投商貿的目標只是做一個單純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平臺,那楊鑄是決計不會引入這一管理機制的;畢竟華夏與國外相比,無論是市場氛圍還是消費者特征,都有著極大的不同;一旦采用這種拍燈機制,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麻煩。
但是很可惜,楊鑄成立鑄投商貿,并在本地生活服務和電商領域投入了如此大的精力,卻并不只是為了賺錢而已;因此,就在今年開春后,他不顧眾人反對,毫不猶豫地把后世亞馬遜的那一套引入到了鑄投商貿里面來。
………………
會議室里。
小丫頭環視了一眼神色各異的眾人,目光在嚴主任這位董事兼O2O事業部老總和O2O客服部總監張建君身上停留了一下,然后打開投影,配合著一堆圖片,講起了幾天前發生的一件事情。
事情并不復雜。
大意就是O2O客服部的一名叫做“趙婷婷”的新員工,按照公司的制度,在短短一個月內,直接對12件不同商家的產品行使了拍燈權;其中9件商品直接下架,半年內不得申請上線;而另外3件商品也提出了整改意見,要求其改進后重新進入新品申報流程。
按理來說,這名叫趙婷婷的客服人員就算拍燈次數多了點,但既然是公司賦予她的權利,只要有足夠的理由和證據,任誰也不能說她不對。
但她的直屬主管在看到她的當月工作報告后,卻以“濫用拍燈權”、“為了KPI指標不擇手段”、“惡意騙取拍燈獎勵”等理由,在獲得部門總監張建君的許可后,直接上報人事部門,申請將其辭退。
之后的事情傻子都能猜得到,申請報告上有了張建君的簽字,人事部自然不予分說,對趙婷婷進行了辭退處理。
本來這在外人看起來只是一件小事,畢竟一家公司辭退員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況且就華夏人的傳統價值觀來說,趙婷婷這事也做的太過,完全不懂得“做事要留三分余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