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想到這80億投資里,有將近76億都是楊鑄不知道從哪抽調出來的錢,于是很明智地沒有說出口——這世界上沒有人會傻到為了坑別人的4個億,卻搭上了自己的76億。
楊鑄沉默了一會,這才開口:“未來的零售業肯定是電商一騎絕塵,這句話沒錯。”
“可是,你想過一個問題沒有,如果按照現在國內的商業氛圍和商家的尿性,一旦進入電商時代,會是個什么樣子?”
這個命題有些大,陸菲菲一下子反應不過來,思考了好一會不太確定地說出來自己的推論:“哥你說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私人電腦的全民普及;工作的快節奏必然會催生懶人經濟,這是進入全民電商的大環境基礎。”
“而進入電商時代后,由于互聯網打破了信息屏障和地域限制,必然會使得所有商家云集在同一網絡平臺上進行同一緯度的競爭;”
“這時候,必然會極容易出現【全賽道紅海】的情況,如果排除外在因素干擾的話,這些商家的核心競爭手段大概率會出現四種分化;”
“第一、不斷升級迭代,通過升級包裝、塑造概念或者提升品質來提升產品價值,并且不斷細分使用場景來錨定細分化市場;”
“第二、不斷優化供應鏈,在滿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礎上降低產品成本,通過性價比或者單純的價格戰來獲取大量訂單;”
“第三、開始重營銷、輕產品;把那些低成本、低品質、甚至偽劣產品通過概念包裝的方法,以具有誘惑力的價格賣給消費者,收割一波智商稅之后,再換一個概念產品,繼續割韭菜。”
“第四……直接碰瓷熱門賽道的自然流量,把低質產品甚至偽劣產品以極低的價格賣出去,反正國人喜歡占便宜,只要定價能覆蓋產品成本,肯定能割一波韭菜。”
楊鑄點點頭,陸菲菲說的雖然并不全面,卻也大致把后世的情況說的大差不差。
耐不住煙癮上來,楊鑄悄悄拿出一根煙點上:“以當下的商業環境和商家尿性,你覺得這四種競爭手段里,那種方式會占主流?”
陸菲菲臉色有些不好看:“自然是第四種和第三種,畢竟咱們國家的商業氛圍太浮躁了,個個都想賺塊錢、賺大錢;能做到第二種競爭手段的都算是良心企業了,更何況是第一種?”
楊鑄笑了笑:“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生存空間被限制住,就極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極容易出現競爭因子低緯化和行業寡頭……最終,回歸寂滅或者變成一潭死水。”
“你覺得,以咱們國家的商業體量,一旦出現那種情況,會出現什么后果?”
對馬太效應極有感觸的陸菲菲想到國內上千個產品賽道里的數千萬企業,最終眼睜睜地看著數千家頭部企業拿走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自己卻一個月賣不出幾件產品的景象,不由地悚然而驚。
楊鑄看著臉色有些發白的陸菲菲,繼續追問:“你也知道,咱們國家企業的行為都是從眾的;一旦發現電商平臺能夠有效降低自己的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和經營成本之后,必然會一股腦地往電商領域鉆;”
“電商模式尚有時代紅利期的時候還好,一旦電商紅利期過去了,而電商平臺的流量和市場份額都被幾家頭部企業所獨占……你猜絕大部分企業最終的下場是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