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看,是一首詩:
日日悲傷未有圖,懶將心事話凡夫。非同覆水應收得,只問劉郎有意無?
應該是一個女子所寫,說的是心里有事,卻不愿意跟凡夫俗子交流,還說她不是潑出去的覆水,也就是說還沒嫁人,待字閨中,問劉郎有沒有意?
這,這是封求愛詩啊!
劉知易納悶:“這是誰送來的?”
他不是沒收到過女子送來的情書,但這還是第一個用詩來求愛的。
張衡道:“這是玉扣姑娘派人送來的。人還在門口等回信!”
劉知易點點頭,原來是個青樓女子,難怪了。
這個時代,也只有青樓女子才會如此奔放大氣的向男子求愛。正經女子受困于禮教,絕不敢大膽表達情感。
“回信?你等著。”
劉知易回屋,拿出筆墨紙張。
當然是寫回絕信了,一個陌生女子求愛,見都沒見過,怎么可能答應,他又不是饑不擇食。
不過不能寫白話回絕,這些天從謝忠口里聽了太多青樓中的規矩,知道青樓女子贈詩,是必須用詩回禮的,這叫以詩相和,是一種傳統。
回絕詩他倒是記得一兩首,可腦子里首先浮現出“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這個句子。
提筆就寫了一首詞,出門交給張衡,這才回屋里打坐,調息起空虛的身體。
剛剛調息一個周天,幾個舍友就沖了進來。
今日辯法,他們也去看了。他們沒有兼修,純粹是去給劉知易捧場的。他們可以參與聽法,但卻不能像法家弟子那樣進入至公堂大殿。今日講法,六千法家弟子都去了,至公堂都容納不下,其他學院弟子當然只能在殿外。
幾人對辯法本身一點興趣都沒有,純粹是看熱鬧的,因此站在人群之外。等到辯法結束,他們在人群之外等劉知易,等是等到了,但隔著人群,精疲力盡的劉知易沒發現他們,徑直回宿舍了。
幾人回來之后,對此很不滿。
劉知易馬上求饒:“諸位。我悔悟了,我決定有機會一定請你們喝花酒。”
“我信你?”
尤所為一副不屑,似乎在說,先把上次的還了在說。
其他人也是同樣的表情,對劉知易的潔身自好,頗為不能理解,怎么看都是年少多金,現在還有才華橫溢的buff,怎么就不喜歡喝花酒呢?莫非是有什么難以其實的緣由?
幾人面面相覷,不免露出同情的神色。
把劉知易惹毛了,發誓一定要跟他們一起去喝一次花酒,否則不知道會被這些貨色在背后怎么編排。
機會很快就來了。
天還沒黑,太學還沒關門,一封請柬送了進來,竟然是八大名士相邀,地點還在宜春院。
劉知易馬上道:“還賬了。今晚就去宜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