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介臉上一喜,接著苦笑搖頭。
然后十分堅定的對侍女說道:“說是劉知易劉公子送的。”
怎么落到我頭上了?
謝玄將好事放在徐介頭上,是為徐介討好憐月,畢竟徐介與憐月算是舊識,當年兩人的父親都在京城做官的時候就認識。雖然那時候兩人都小,談不上什么友誼,可父輩的命運,讓他們相互同情。所以謝玄樂得讓徐介得一個人情。
可徐介卻推給劉知易,就讓人疑惑了。
徐介嘆道:“殿試之后,在下不打算留京。”
眾人恍然大悟。以徐介的才華,殿試肯定能拿一個不錯的名次,可以進入翰林院。有父輩的名望、人脈,磨礪幾年,就能生成大學士,最后進入內閣,這是一條光明大道。中了進士之后,出了留京做翰林編修這樣的小官外,就是下放外地任職,可以直接從縣令做起,在地方上也算是大權在握,可以好好施展一番。但外放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很難通過在地方上積累政績,最后進入內閣,成為宰相。
這不是什么明規則潛規則,而是上百年的政治發展形成的。做京官,更接近皇帝,接近權力中心,因此更容易被皇帝熟悉,提拔進內閣順理成章。在地方上,除非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否則很難進入皇帝耳中。因此京官比地方官清貧,但前途更加遠大,但凡有抱負的才子,都會選擇留京。當然想要留京,也需要運作,以徐家的背景,只要徐介考上進士,留京不難。
可他卻選擇外放,雖然不知道原因,但沒人勸阻,因為這肯定是徐介深思熟慮,早就決定好的,甚至可能是家族覺得的也說不定。
徐介離京,他跟憐月關系再好,對憐月也沒什么好處。
所以劉知易意識到,徐介將人情都賣給他,是想將憐月托付給他。
徐介這么看好我嗎?我給外人表現出來的樣子很靠譜?
劉知易腹誹著,卻沒法拒絕。就當多一個紅顏知己,也不犯法。對一個青樓女子,照顧一二,也不違反他的原則。
也沒給劉知易推脫的機會,謝玄擺擺手,侍女馬上端著玉盤出去了。
憐月在后臺已經心如死灰,清影這段舞,以她行家的眼光來看,是極好的。雖然心中暗罵她媚俗,為了贏花魁,不擇手段。可卻不能否認,這段舞蹈很動人。從收到的金花金葉就知道,絕對不比她少,最關鍵的是清影也收到了一根金枝。
幾個姐姐已經在拼花朵了,憐月癱坐在一邊,懶得動一下。沒有金枝,再多的花瓣,也組不成一朵花。
突然敲門聲響起,一個端著玉盤的侍女走進來。
“憐月姑娘。這是劉公子送來的。”
憐月坐著沒動,只瞅了一眼玉盤,馬上激動的蹦起來。
“劉,劉公子!”
雙目含波,這種恩情,不以身相許說不過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