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武道流傳極廣的一句話,充滿哲理。
劉大刀瞪了兒子一眼:“你小子少跟老子裝糊涂,這大話拿著哄你大哥去。其實你爹也沒有妄念,王爺練的功法咱是不想了。不過堂堂嶺南王府,應該有些好的功法,你不是王爺的救命恩人嗎,就不能想辦法求幾門,給我劉家傳承下去。”
劉知易嘿嘿一笑,他早有準備,回屋里拿出一本秘籍,交給老爹。
劉大刀拿過來一看《狂沙法》,臉上露出狂喜,迫不及待的翻看起來。
認認真真看過一遍,輸入真氣領悟功法中的氣勢后,劉大刀長出一口氣。
“進士!進士級的好功法啊!”
劉大刀感慨道。
其實武道功法并沒有明顯的品級劃分,所以才有“功法沒有高低”這種說法。但沒有劃分,不代表真的沒有高低。有的功法,就是無法修煉到更高層次,劉家家傳的功法,最多也就到武舉人境界。劉家幾代人苦練,全都止步于武舉人。
這不意味著“功法沒有高低”這句名言沒有道理,假如有天賦極佳的天才修煉普通的功法,反而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領悟,將功法逐步完善。所有的功法,都是在各種天才的手中逐步完善出來的。
可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不是天才。因此功法對于普通人來說,是助他們攀登的基石,基石的高低,往往就決定了他們的高低。所以對普通人來講,功法確實是有高低之分的。劉家的功法最多能修到武舉人,那就是舉人級的功法。劉大刀認為《狂沙法》是進士級的功法,這意味著他相信《狂沙法》能助人修煉到武道進士。
劉知易卻沒這么確信,因為他始終無法領悟這門功法。當初他從方戎女手中,借出了《潮汐術》和《狂沙法》兩門功法,先修煉的就是《狂沙法》,可始終無法領悟,又不死心,因此一直沒有還給方戎女,時常感悟修煉,直到今天。
“這功法是偷偷從王府拿出來的,得還回去。”
劉知易提醒癡迷的翻看功法的父親。
劉大刀點了下頭:“為父盡快閉關,會盡快還給你。”
說完一臉嚴肅,捧著書去練功房了。
這就開始閉關了!
之后幾天,劉大刀把自己關在練功房中,足不出戶。
母親劉姜氏也顧不上丈夫,自覺怠慢了王爺高徒后,她先親自跑去廚房,將方戎女請出來,然后擺了一桌宴席,親自向方戎女賠罪。
方戎女沒那么多講究,根本沒當回事,大吃一頓,算和解了。
之后幾天,劉姜氏陷入了另一場焦慮中。
她的寶貝兒子要去王府賞月,這是正月,沒有空手登門的道理。上次陳忠上門的時候,都準備了禮物。
很奇怪,王府的人,竟然送了六份薄禮。一樣點心,一罐茶葉,一匹細布,一匹綢緞,一壇黃酒,還有一斤豬肉。這樣的禮,劉家走親戚拿出來不算寒酸,王府送禮就有些單薄。也難壞了主母劉姜氏。
劉知易猜測,王府送出薄禮,其實是很體貼的行為,如果像世子那樣,送十幾車禮物,嶺南王絕對不是送不起,可是劉家一定還不起這個禮。所以他們送薄禮,是為了不難為劉家。
但劉姜氏不這么想,她覺得,王府送薄禮,劉家不能送同樣的薄禮。但送厚禮,又覺得是不是打了嶺南王的臉。一時十分為難。
一直到日期將近,劉姜氏也沒挑出合適的禮物。最后在劉知易的建議下,在鄉下找了一些稀罕的土特產,十分忐忑的裝上馬車,讓劉知易帶著去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