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掌院并沒有告訴劉知易天生虛谷的實情,這是儒家要求的,天才弟子難能可貴,他們希望用心培養,又不想過多干涉,以免生出意外。歷史上這種事情多了,尤其是戰國時代,一個國家出一個天才,其他國家都可能派刺客暗殺。如今雖然沒有了列國紛爭,但派系林立,誰能保證不會有人暗殺太學儒家的大才呢。而且讓本人知道自己的天賦,容易驕傲自滿,對修行不利。
陶先生靜靜等待劉知易的選擇,見對方依然堅決搖頭。換做其他先生,此時早就用強了。陶先生卻沒有,依舊神情溫和。
“知易。你一心學醫是好事。不過儒家也是大道,何不聽一聽儒家的道理。”
陶先生說著,示意劉知易坐下來。
劉知易無奈,只能坐在蒲團上,陶先生在他對面坐下。
其他人識相的走出去。
屋里就剩下兩人后,陶先生開始講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儒家經典中庸!
“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陶先生講中庸,身上氣息溫和,如謙謙君子,很有信服力。可劉知易就是聽不進去,這本經典他讀了十幾年也沒讀出個所以然來。雖然陶先生此時用氣勢感染他,他依然本能的排斥。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太虛了,南方國家強大,是因為用禮教寬柔百姓,所以君子喜歡住在這里。北方國家強大,是因為人人都把武器戴在身上,悍不畏死,強者喜歡住在北方。
國家強大與否,與禮教有毛關系。一個國家強大,是因為能高效組織國力。北方蠻族強大,因為全民皆兵,南方中原強大,是因為朝廷能有效動員軍隊。一旦南方國家腐化,再也無法組織軍隊,那就會虛弱,而恰好是最虛弱的時候,文風最為興盛。劉知易對比兩個世界的歷史,都是如此。
禮教有好處,就說好處,非要往強國方面硬扯,這是劉知易最反感儒家的地方,虛頭巴腦。
告訴弟子學習儒家,可以修身養性,不香嗎?非要拿強國忽悠人,誰信啊!
一篇中庸講完,劉知易半分感悟陶先生搖頭嘆息一聲,走出了屋子。
劉知易松了一口氣,被陶先生這種三品儒家的氣勢洗禮,壓力還是很大的。
他馬上運轉法家真氣洗滌精神,很快剛正的法家氣勢就讓自己重新恢復寧靜。
……
諸子閣中。
楚狂人戰戰兢兢,他面前也有一個人,正試圖用氣勢洗禮他。
楚狂人覺得他走了狗屎運了,今天一大早,太學突然來人,將他請到了這里。然后那個傳說中的太學祭酒現身,竟然要收他做弟子。
狂人是狂生,但不是瘋子,不是傻子,他當然納頭就拜。拜祭酒當老師,以后他平步青云,指日可待,這種好事,怎么會拒絕。
拜師之后,祭酒十分好像,跟他相對而坐,開始在他面前吟詩。隨著祭酒的吟誦,諸子閣密室中到處都是吟誦詩篇的聲音,楚狂人感到壓力山大,而且莫名其妙,最后暈暈乎乎,腦袋里裝滿了各種詩篇,卻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
“罷了。停手吧。”
在一旁護法的學正嘆息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