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八品進士,如果不出意外,都能考上。因為八品的實力,本就意味著他領悟的法理,已經到了一定深度。科舉中,八品進士的考卷上,是能留下八品修為的氣勢的,哪怕經過謄錄,謄錄官也會單獨分出來,優先送到閱卷官手中。對于這些境界實力足夠的考卷,閱卷官都是優先錄取的。夸張的說法是,進士級修為的考生,只要不在考卷上罵皇帝,一定能中。實際上是只要不是失誤,基本必中。也有一些倒霉蛋,屢屢不中的例子。
何止這個世界如此,劉知易記憶中的那個世界,不也有許多大才子,明明才華橫溢,可一到考試就拉稀。寫聊齋的蒲松齡,考到了白頭也沒考上,著名的才子柳永,考第五次才借助恩科擴招,錄取人數格外多的形勢考中進士,那時候柳永都五十多歲了。蘇軾、蘇轍的父親蘇洵,也屢試不中,但文章已經得到歐陽修等大家的推崇。這些人有才華,卻考不中,只能說他們確實不擅長考試,甚至有可能怯考,一考就砸。
宋士杰的情況大概類似,信心不足,考試往往發揮不出來。
劉知易激勵他道:“宋兄多慮了。宋兄要考慮的,是拿一個好名次。爭取能考中甲榜,這樣才能入翰林院。”
科舉殿試有三榜,叫一甲二甲三甲,也叫頭榜、甲榜、乙榜。頭榜只有三個名字,正是狀元、榜眼和探花,在文華殿前,當著皇帝唱名的時候,三鼎甲的名字可以唱三次,然后被帶到皇帝身邊,甲榜、乙榜頭名只唱一次,而且不會帶出隊伍,只能跟其他進士一起,瞻仰三鼎甲的榮耀。可甲榜和乙榜還是有區別的,乙榜一般都外放做小官去了,一輩子都很難再爬回京城,甲榜的進士卻可以通過館試,錄入翰林院。非翰林院不入內閣,如果想位列三公,翰林院是捷徑。
宋士杰苦笑一聲:“豈敢奢望。”
劉知易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撫他了。
又聊了一會兒,下學就走。晚上直接夜宿儒家,這里他有一個單間,可以獨自思考一下。
今日已經是二月初六,明天一過,后天就要進行會試了。到時候全城的眼光,都將被科舉吸引,沒人會注意一個易容的女子,劉知易可以大膽去跟楚兒會面。問一問當日她殺汴媼的情形。
換做以前,劉知易生怕麻煩上門,根本不會關心這種事。可儒家強迫他修儒道,又去了兩水村只會,心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知道有些麻煩,即便你不去惹事,也會找上門來。與其被動逃避,不如主動出擊。
他不由得想到了他爹劉大刀,當初家中遭逢變故,父子三人肯定都產生了換個活法的念頭,大哥去從軍了,劉知易去學醫了,劉大刀則攀上了兵部,做起了馬匹買賣這種特殊的生意。其中只有劉大刀的做法,是主動卷入麻煩之中的,因為馬匹買賣一直被戶部和豪族壟斷,劉大刀參與進來,必定帶來許多麻煩,可他寧可惹麻煩,也要抱上戶部的大腿。
相比劉知易,雖然也存著抱大腿的目的考入太學,卻一直謹小慎微,以為茍著就沒事。現在想來,有些過于被動了。萬一麻煩上門,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儒家熱衷明哲保身,劉知易不認可儒家的道理,卻一直以儒家的方式茍且,難怪儒家會搶他作弟子,他還真是天生的儒家啊。
觀念轉變之后,現在認為,即便他不去主動探查楚兒的秘密,他也已經卷了進來。還不如主動出擊,假如將來遭遇不測,至少不會當個糊涂鬼。而且還有系統獎勵,這件事值得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