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十余日,金川郡主一直待在節度使衙門。
頻繁會見一些嶺南王的舊部,大多數都是聞風而來的地方豪族。
這些年,這些舊部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十年前,他們大都是地方土豪,把持著鄉官、亭長等職務。可這些年,一個個先后被排擠。換上了司馬家自己的人,司馬亮當年追隨嶺南王父子出征,也有一大批自己的心腹;后來坐鎮嶺南,還招攬了數以千計的門客死士。
司馬家用舊部和門客,取代了嶺南王舊部,從而牢牢掌控了東郡地方勢力。
當然,這些失去了鄉官身份的嶺南王舊部,司馬家也不敢趕盡殺絕,他們大都還有田產,也有一大家子人,依然是土豪,只不過聲勢越來越弱,已經沒有以前的號召力。
金川郡主一一安撫他們,還鼓勵他們遷去大澤縣,或者干脆遷去西郡。可這些人在東郡已經過了一兩代人,基業都在東郡,誰肯輕易放棄。
因此金川郡主接見這些人,除了敘舊情之外,真的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會讓司馬家警惕。可她依然大張旗鼓的做這些事,其實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司馬家的主意,為金甲忽律那邊爭取一個寬松的環境。
雖然在節度使衙門,郡主跟外面的消息卻往來不斷,大多數消息,她都跟劉知易共享,大概此時也需要一個幕僚幫她參詳。
金甲忽律那邊,進展相對順利。他嚴格按照郡主的部署,在收到命令前,保守秘密,絕不聲張。那日知道招安情況的,只有一些山寨、水排的當家人。這些人不可能是東郡節度使的內應,金甲忽律讓這些老江湖把住嘴,短時間內還真的都守口如瓶。
終于收到郡主命令后,金甲忽律率先帶自己的水排上岸,搶占了最好的地方。接著傳令各大山寨、水排,號召各大當家人馬上行動。這時候各大當家人才開始公開消息,鼓動自家兄弟下山上岸。
不可能每個首領都對手下有令行禁止的約束力,這種江湖組織十分松散,很多事情都得坐交椅的頭目們商量著來。所以響應金甲忽律的山寨零零散散,分批下山。
好在十天之內,司馬家都沒有行動,不知道是在確認朝廷消息,還是相信了金川郡主。
結果這十天時間,讓金甲忽律成功將三十六排中的大多數水排安頓上岸,他是三十六排總盟主,在水匪中號召力巨大;也讓二十多個山寨的山賊成功下山。
一下子七八萬山賊水匪回遷到了大澤縣,局勢就沒那么危險了。這些人這十年來,經歷的各種廝殺,絕對比嶺南東郡的邊軍多。等他們重新占據了各處要道之后,司馬家就失去了阻撓招安的良機。
到了第十二天,郡主終于再次收到嶺南王的飛鷹傳書,朝儀結果出來了,經過激烈爭論,朝廷終于同意招安。在這個過程中,太后給了嶺南王巨大的支持。
嶺南王與太后結盟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結盟的原因,自然是防止魏黨一家獨大。而在招安問題上,魏黨并沒有堅持反對。可能魏黨對嶺南王勢力和太后,也有所忌憚。
收到確信的消息之后,郡主設宴招待司馬忠,沒有告訴司馬忠招安的情況,因為朝廷的詔書用不了幾天,就會八百里加急送到嶺南來。
司馬忠也沒問,酒席上大家都說一些互相捧場的客套話。
郡主感謝司馬家的照顧,為了讓她在府里住的安心,司馬忠將自己家人全都臨時搬去了城外的別院,將整個府邸讓給郡主一行人,當然仆役并沒有全都撤走,而是留下大半伺候。
劉知易依然作陪,可這次沒見到那個李先生。劉知易猜測,那個李先生,八成是李昉。首次面見金川郡主,司馬忠需要李昉這種老謀深算的文官幫他留心觀察,所以帶著他,現在不需要了,也就不敢讓他太多露面,一面暴露身份,讓外人知道司馬家招攬貶官,會有麻煩。
劉知易卻在席上就戳破這一切。
“大都督。聽聞前禮部侍郎李昉大人,就在貴府做門客,可有此事?”
司馬忠當即否定:“本官未曾聽說。”
劉知易不意外,抱拳道:“學生這一路來嶺南東郡,其實是送友人尋父。李昉大人在京城遺有一女,罰入教坊司,名叫憐月。憐月一介女流,萬里尋父,望大人可憐其誠意。幫忙尋找一二。”
司馬忠驚嘆道:“還有此事。百事孝為先,憐月姑娘此舉,如古之孝子,讓人感佩。不敢不盡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