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易嘆道:“那你們的教義呢?”
摩尼教教義不改,遲早重蹈覆轍。
楚兒道:“圣女已經宣布改宗,我們現在是摩尼新教,稱大光明教。”
“新教?有何不同?”
“摩尼教中派別眾多,新教早已存在。新教雖然也敬拜光明,但推崇智慧。我們認為,光明之王與黑暗之王的戰爭,還將持續很久。光明之王派下慧明使教授我們智慧,不是讓我們馬上跟黑暗決戰的。我們必須不屑追求智慧,等我們掌握了智慧,才能在未來的決戰中,戰勝黑暗。”
慧明使下凡教授人類智慧,這也是教義記載的,圣女四大圣物之一的智慧樹枝,就是代表這段故事。傳說當暗魔制造的第一個人類降世時,根本不相信他的靈魂是光明,慧明使降臨,讓人類品嘗生命之樹,這才讓第一個人類相信他的靈魂是光明之子。
圣女沒有修改教義,而是進行了重新解讀,本身對教典的不同認識,就能催生新的教派。圣女的新解讀,將摩尼教中關于光明與黑暗無時無刻的戰爭,解釋為長期化,不急著決戰,拉長了這個時間,就可以從容發展了。
“圣女宣布改宗,摩尼教能答應?”
大光明寺是摩尼教在中原的唯一據點,不可能輕易接受丟失這個據點。他們經營百年,摩尼坊中的人都是西域人,二尊者也都是從西域派遣,現在突然圣女這個中原出生的女子,要竊取大光明寺,他們不可能忍得了這口氣。
“圣女已經派遣使者去西戎拜見西戎王解釋。也上書朝廷說明情由。朝廷已經詔準,冊封圣女為大光明教圣女。西戎王那里,還沒有傳回消息。至于摩尼教總壇,如今自身難保,也未必顧得過來。”
劉知易習慣性分析道:“西戎王應該不會在意,圣女可姓焉支。摩尼教為何自身難保?”
如今的西戎王是一代雄主,野心勃勃,幾十年前派他的妹妹,禍亂夏桓帝,圣女可是焉支公主的女兒,西戎王的侄女。焉支公主身負秘密任務潛入大夏,鑿碎了江山版圖,應該算是完成了任務。這是國之重寶,有這個秘密在手,西戎王不敢為難侄女。至于摩尼教,劉知易就不太了解了。
楚兒道:“西戎國幾十年前出現了一個新教,在下層百姓中信眾頗多。如今不少部落都改信了新教,摩尼教朝不保夕,茍延殘喘。”
劉知易疑惑:“是摩尼教新派?”
摩尼教教義比較極端,強調戰爭,世界都是因光明與黑暗的戰爭而誕生。當年戎人好戰,普信摩尼教。如今西戎國階層固化,底層百姓日益困苦。所以摩尼教中不斷誕生新的派別,修正教義。圣女重新解釋的教義,其實早就出現,她不過借此掌權罷了。
楚兒搖頭:“不是新派,而是一個新的宗教。這個宗教聲稱一個叫做裟婆的大神創造了世界,大神的靈魂上升化作了天空,大神的身軀化作了大地,大神的眼睛化作了日月,大神的眼淚化作了星辰,大神的血液,流淌出了溪流大海。人類從大神的身軀里鉆出來,僧侶是從大神的頭顱中鉆出來的,他們追求大神的靈魂;王公貴族是從大神的軀干中鉆出來的,他們負責管理大地;工匠、商人是從大神的雙手中鉆出來的;農民、奴隸是從大臣的雙腳中鉆出來的,他們只能艱苦的勞作。”
劉知易聽著很熟悉,這是種姓制的宗教啊。如今的西戎,階層固化,從中原帶回去的制度,在這里產生了異化,部落首領在中原時期,接受各種封賜,成為鎮守一方的領主,在中原時候可以壓榨中原百姓,回到西戎,只能壓榨自己的部族,于是首領們變成了領主,部落百姓成了奴隸。這個裟婆教,宣揚四等人制,倒是很適合如今的西戎。
宗教是撫慰精神的藥物,到底是良藥還是毒藥,見仁見智。但肯定是因人的需求而誕生,如今西戎好戰不起來,需要的不是宣揚戰爭的摩尼教,而是讓百姓接受現實的裟婆教。
劉知易問道:“這個裟婆教是不是有輪回轉世的說法?”
楚兒搖頭:“沒聽說過。他們說人只要安守本分,死后就能回歸裟婆大神的靈魂,永生永世不再受苦,不然就要陷入大地,化作污穢。”
大地是污穢的,天空是高貴的,有點摩尼教光明黑暗的影子。不過未必有關系。
一個宗教很難憑空出現,憑空出現的宗教,往往有一個野心勃勃的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