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集約用地,搞綜合性商業中心,大有可為。運河帶不來東西市,劉知易就造一個南市。對于這種大型商業綜合體來說,它在哪里,哪里就是市中心。
墨家工匠對于挑戰這種高難度的建筑,頗有興趣,雖然他們經驗不足,但理論能力很強,拱券等結構,早就在拱橋等建筑上運用,還有大光明寺這個現成的建筑參考,劉知易不擔心他們的能力。
很快變更設計,正在修建的甜水巷銀行,已經快完工,完工后先使用,其他主體建成后,在拆除一體建設。
工期不定,預計至少得一年,造價三百萬兩。
在劉知易看來,這座建筑建好之后,那就是資產,可在姜興利看來,這就是花錢,投資跟消費在他心中沒有區別,都是把錢花出去。
兩人意見不合,一氣之下,他決定去贏郡,相比京城,贏郡業務開拓的極為狂野,因為在那里可以肆無忌憚,不用顧忌官面上的掣肘,官府大力支持,交稅已經改用銀票,幾百萬銀票在那里花出去,銀庫里就落下了幾百萬白花花的銀子。以這些銀子做準備金,銀行可以加杠桿印出幾千萬銀票,姜興利過去,就是主持這件事的,他要在贏水城設立印鈔廠。
姜興利一走,劉知易更加放開手腳,商業大樓工程全面動工。官府的河渠挖通之日,大樓也將投入使用。
劉知易一般負責官面上的活動,劉知田負責具體業務,墨家工匠團隊負責工程,各司其職。
為了工程能順利進行,劉知易通過關系,跟工部大小官員都進行應酬,侍郎、尚書見不到,郎中、員外郎見到了好幾位。幾杯酒下肚,這些人一路放行,施工、運輸,甚至有一個太學出身的員外郎表示,讓劉知易直接把挖出來的土方扔到水渠工地上,官府拉來的徭役會一同運走。
劉知易沒占這個便宜,他應酬不是走后門,只是掃清障礙。以免萬一將來案發,他受牽連。他老實的雇人將土方運到城外窯廠,燒成磚再運回來。
劉知易隔三差五去工地上走一趟,看到大批各色勞工每日辛苦,每日能賺三四十個銅錢,臉上就能露出笑容。民生不易,一斗米十三錢,一日工資只能買三斗米,只是五口之家一兩天的食糧。
南城住的窮人,大多數都沒什么像樣的職業,要么給商鋪做雜役,要么在富戶幫工,或者就是四處打短工,即便如此,他們的生活,也比整個國家大多數人要好。
所謂盛世,繁華無比,貧瘠無比。物產極為豐富,豪門大戶醉生夢死。百姓窮困破產,每日掙扎在生死線上,一個世界的兩面,并行不悖。
這種狀態下,一個天災,就能將國家送進地獄。
劉知易對此深感擔憂,知道這個國家需要一場革命,卻不知道革命的力量從何而來。因為豪族,不但掌握著資源、金錢、權力,還掌握著力量,一百個窮苦之人,也抵不過豪門的一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