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不一會就回來了,午膳時辰將到,兩人也沒有再出去,只是在屋里下棋。
今日為防有人在皇上的膳食上下手腳,不能自行去齋堂用膳或者取膳,只能等寺里的師傅來送膳。
兩人用膳后,劉氏提出讓張婉瑜可以出去走走,自己想歇下。
“妹妹,你不如到外頭走走,或者去給姨母抄寫經文,等下要離去時也可呈上供奉。”
“姐姐說的是,我這就去,姐姐在屋里歇歇,解解乏。”
“也好,我晚些過去找你。你若不識路,可問下寺里的師傅,寺里有可供抄寫佛經的廂房。”
李望山此時在正殿旁的書房里抄寫佛經。
早上隨著皇上一同入寺,進殿后,皇上于殿前參拜,寺里的師傅陪侍在旁誦經,李望山則為佛祖畫像,畫好后交與了寺里的師傅。
午膳后,皇上提出想讓李望山抄寫一卷佛經,在佛前上香后回宮獻給太后。
李望山在師傅的帶領下,來到了書房開始抄寫。
這邊,張婉瑜沿著早上的路來到正殿這邊,正要去尋找書房的位置,就看到了一位老婦打扮的人正在掃地,應該是寺里的香客,平時幫忙干活的。
普通人家信佛的,會不時到寺里幫忙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今日還能入寺的,只怕是長期在寺里幫忙的。
那人也看到了張婉瑜,提著掃帚就過來問好。
“姑娘好,這位姑娘,可是要去抄寫佛經。”
“正是,只是從未來過,所以不識路。”
這老婦體型偏寬,長得又矮,圓圓的臉上帶著恭敬的笑意,讓人十分親切。
“姑娘,你往前走,左拐后第一間即是。”
“好的,謝謝大娘。”
婦人看張婉瑜開始往那方向走,就把手里的掃帚放在旁邊,快步走了。
“怎么樣,人過去了嗎?”
“您放心,我親眼看著那個姑娘往那邊走了。”
一個和婦人一般年紀的,邊遞給那老婦一個錢袋,邊確認。
“沒錯吧。”
“沒錯沒錯,是要去抄經的,而且手里確實拿著一條紫色繡花的手絹。”
那人擺擺手,示意她快走,老婦拿了錢,樂呵呵地走了,還邊走邊掂量下錢袋。
李望山已經快抄寫好了,忽然聽到門開啟的聲音。
想著可能寺里師傅要進來打掃,李望山也沒抬頭。
張婉瑜推開門進去,繞過屏風就看到一名男子在專注地寫字,立馬知道出岔子了,沒敢細看立馬回身想要趕緊出去,卻不小心踢到了屏風一角。
李望山聽到動靜抬起頭,就看到轉身要走的女子。
“這。”
張婉瑜沒敢回頭,正要越過屏風,就聽到外面傳來聲音。
“聽聞皇上讓李尚書抄寫佛經,李尚書的筆墨千金難得,我今天也開開眼。不知李尚書完成與否?”
李尚書?二老爺?
張婉瑜震驚地回頭,李望山已經放下筆站在那里了。
李望山聽出了郡主的聲音,想起前幾天郡馬爺跟自己提過的事,臉色立馬冷峻。
本以為這名女子必是縣主,誰想,女子一回頭,居然是長嫂家中妹妹,上次見過的張家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