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這邊請。”
稱呼由壯士改成了先生,其中血淚不足為外人道也。
面對著青年漢子的背影,劉羽面目扭曲的無聲張合了幾句臟話,因為重新撕裂的傷口實在太疼,偏偏就在這個時候,青年漢子忽然轉過頭來,與正在扭曲五官的劉羽照了個對面。
非靜止畫面......
兩人沉默了片刻,劉羽面色像變魔術似的重新回歸平靜,然后還是他率先打破了沉寂。
“在下久困于馬車之中,面部僵硬,生怕待會面見先生失禮,這才稍做活動,讓兄臺見笑了。”
“不敢不敢,壯士這邊請。”
又一次稱呼的轉變,其中社死不足為外人道也。
路上,青年漢子開始詢問劉羽一些基本的問題,比如多大了,家在哪兒,為何在此等等。
這些問題都是為了待會稟告田光用的,旨在幫助主人家了解客人情況,根據其目的而在會面的時候做出適當的調整。
這邊田光在收集他的信息,而劉羽也沒閑著,一面回答漢子的發問,一邊思維發散的回憶歷史上田光的一生。
田光此人,可以說是一個悲劇。
他盛年時恰逢國君無道,一身抱負不得施展,便隱居鄉下,因其人勇而有謀,在鄉間也是俠名顯著,一直到晚年才被舉薦給了如今的太子丹。
太子丹對他極盡禮遇,然而那時的田光已經年近七十了,根本無法再為太子丹效力,這才有了后來荊軻刺秦的事。
田光在向太子丹舉薦了荊軻之后,因后者還沒有下定決心刺秦,于是田光便直接當著荊軻的面拔劍自盡,目的就是激勵他去刺秦。
至此,田光受到太子丹重用的時間,前后也不過區區三個月而已。
史書對其記載的不多,但評價不錯,稱其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才,更甚者還有千里馬的美譽。
很快,兩人就來到了會客的大堂,只見堂中并沒有田光的身影,青年大漢說道:
“主人在內里更衣,馬上就到,還請荊先生稍坐。”
說罷,大漢安排好了劉羽先行落座之后,轉身大步離去。
田光如今已經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了,盡管這些年靠著收下弟子護持往來商隊,掙了不少錢,對身體各方面的保養也不遜色于名門世族,可他畢竟老了,背也駝了,手腳慢了,唯有渾身不時流轉的一絲精悍之氣,可以證明他當年的勇武。
“右方,此人被那些趙國遺民傳的神乎其神,你看是否屬實啊?”
田光身前擺著一把造型不同尋常的長劍,赫然便是無名借給劉羽的那一把。
其實對于劉羽的事跡,田光早就派人打聽清楚了,如果只是一個行將死去的尋常游俠,那田光有萬貫家財也不可能見一個救一個,畢竟錢財事小,但背后牽扯的關系事大,更不可能將其請到家里,擺宴待客。
名為右方的青年漢子略作思考,想起劉羽下車后對著自己的背影做‘鬼臉’的事,有關于他的評價一時間便說不出口了。
索性田光并不指望從右方這里得到真正的答案,不過是隨口問一句,答不答得出來他也并不在意。
“市井百姓傳言,往往夸大離奇,但此人能從邯鄲城殺出來,身負十余處創傷而不死,勇武之處不可小視,而且心懷俠義,明明自己是衛國人,卻甘心為趙國遺民拼殺,可見是個對暴秦不滿的義士。”
田光將那柄長劍交到右方手中,笑道:“走,去見見那位劍斬秦將,護百姓周全的荊軻去!”
田光的入席,使得宴會的氣氛達到了**,推杯換盞,酒過三巡之后,田光請出了那柄佩劍:
“老夫在路上偶得此物,不知與荊先生可有關系?”
右方捧劍而出,將長劍奉于劉羽身前,后者在見到長劍之后,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一些,深吸了一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