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話語,就像一道炸雷響徹寄奴兒的腦海。
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小子是不是瘋了?居然說這種不可能的大話!
馬車晃動,拉車的馬匹體力不支,粗重的喘息每一下都充滿了疲憊。
劉羽對著寄奴兒伸出了自己的手掌:
“借劍一用。”
他那柄傷痕累累的無名佩劍,早就在逃亡易水的半路上,與零散的騎兵交手碎了一地。
寄奴兒紋絲不動,反而覺得手中無劍可用的劉羽,只是想借機將他的短劍騙去,好躲過他的襲殺,一時間眼中殺氣浮動。
就在這時,馬車里忽然伸出一只手,將一柄破爛的長劍遞給了劉羽。
“拿去!”
劉羽看著這柄劍微微一愣,隨后大笑著接過。
破劍不是什么神兵利器,更不是什么神物自晦的天選之物,不過是一柄落魄江湖人,用來充當門面的劣等破劍。
在趙國和老板娘第一次相遇,面對千萬只勁射而來的秦軍長劍,當時劉羽手中所握的,正是這一把。
劍本無名,因持者而神。
馬車在距離易水前的騎兵,僅有十幾丈的時候停下。
劉羽提著這柄破劍下車,臨走前對猶自不敢相信的寄奴兒眨了眨眼睛:
“看清楚了,什么是天下一流的劍法。”
說罷,毅然轉身,朝著正在嚴陣以待的騎兵隊伍走去。
寄奴兒看著劉羽的背影,眼神之中質疑,震撼,乃至嫉妒,什么神色都有。
他在干什么?一個人殺光騎兵?
就算是秦國人人敬仰,視為劍道高山的劍圣蓋聶,都不可能有這種本事。
他一個連劍理都講的錯漏百出的家伙,怎么可能做到?
這一刻,連寄奴兒都沒有發現,在他質疑且復雜的內心深處,有一股隱隱莫名的期待。
可事實上,劉羽也沒有十足的信心,特別是當他走近那數騎兵陣營之時,那種不安忐忑就更加的強烈了。
獨身面對這上千鐵騎的底氣,就是生平只剩下一次的荊軻刺秦劍。
可是這一劍再強,也不過是一個武功,它不是仙術。
上千騎兵規模有多大?一字排開差不多有足有百米,區區一劍如何殺得完?
但劉羽還是毅然下去了,還揚言要讓寄奴兒見識一下,什么才是一流的劍法。
因為他很想用行動告訴寄奴兒一個道理,一個劍客用什么樣的劍法,遠遠比不上那個讓他拔劍的理由更重要。
........................
..................................................
沉默的易水邊,只有風聲蕭蕭吹動。
劉羽一步步的朝著上千騎兵的方陣走去,下身長袍與衣袖俱都被吹拂的向后獵獵擺動,讓他恍惚間有種身處于武俠電影里的美好錯覺。
說到武俠電影,涉及的內容無非有兩個。
英雄和童年。
記得爺爺還活著的時候,經常向劉羽描述這樣一個場景。
大冬天,把塑料刀插在后背滿街跑,大人們問涼不涼?劉羽一邊吸鼻涕一邊大聲說不涼不涼.....
小孩子學什么?當然學酷的。
劉羽看武俠早于看古惑仔,所以他從小就認定當好人是很酷的事情。
大學之前沒有逃過課,不說臟話,還喜歡到健身房打沙袋,還會模仿每次放絕招都要喊出來的黃飛鴻,模仿再高都敢跳的陳家駒,幻想自己可以勇敢地面對惡勢力。
打敗他們,不退縮!
劉羽最初的世界,是武俠片帶給他的。
它讓人相信,正義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