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轉向了習山,立馬有記者起身問:
“習老師,你認為蘇老師的新歌能獲獎嗎?”
誰能保證一定獲獎?一切的努力只是為了獲獎概率更高,習山覺得問題有些搞笑,不像一個專業記者提出來的。
于是他回道:
“這首歌質量很高,我非常喜歡,也希望子琪姐能取得滿意的成績。”
回答的中規中矩,習山上次在桃花塢接受采訪后,想著作為明星,以后肯定少不了經歷這種事,于是特意學習了一下怎么回答媒體的問題;
現在見到成果了,他很‘滿意’自己的回答。
提問的記者喜笑顏開的坐下,沒有追問。
后面的提問變得中規中矩,應該‘車馬費’發揮了作用;蘇子棋說新歌的名字是‘光年之外’,介紹了一下這首歌表達的思想;
慢慢的,提問環節走向了結束。
最后,有位記者抓住機會提問,
“習老師,我想單獨采訪您幾個問題,不知道你有時間嗎?”
習山毫不猶豫拒絕了,
“這是子琪姐的新歌發布會,還是不要聊其他的話題。”
記者立馬回道:
“活動結束后,我們可以單獨約個時間。”
自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他聽不明白嗎?習山有些苦惱;
旁邊蘇子棋接過話,“你聯系習山的經紀人吧。”
這是答應了?意外之喜;
記者不再追問,高興的坐下。
活動結束后,他向同行打聽習山經紀人的聯系方式,才知道習山沒有經紀人;
沒有經紀人=沒有專訪;
懂了!
后臺休息室,
“子琪姐,你說現在的記者怎么這么不專業,我都已經拒絕了,他竟然還在追問?而且開始的時候,有人問我能不能獲獎?這不是搞笑嘛,誰能保證?”
這是習山抱怨的聲音,蘇子棋聽完后表情很古怪,拍拍習山的肩膀,
“以后多學習一下怎么面對記者的采訪?”
說到這個可就不困了,
習山笑道:“子琪姐,我看過一本書,名字是‘面對媒體提問的一百種回答方式’,上面寫的特別專業,要不要我借給你看看?”
蘇子棋立馬搖搖頭,語重心長的說:
“換本書吧。”
活動結束不到3個小時,微博熱搜第一換成了新的話題;
“頂尖作詞人習山和實力唱將蘇子棋聯手打造新單曲,‘光年之外’,致力于2020屆華夏音樂獎。”
下面還有一篇專門介紹采訪的新聞稿,用來解答他們回答問題時候的話語;
略過蘇子棋的,解析習山的是:
【質量很高=歌曲有獲獎的實力;
我很喜歡=我覺得能獲獎;
總結來說就是:這獎我拿定了!】
習山看完后一愣一愣的,
“臥槽,子琪姐我是這么說的嗎?這也太離譜了吧,要不是我是當事人,差點都信了。”
蘇子棋倒是覺得沒啥,娛樂小報為了吸引流量,用什么方式都不奇怪;
“多接受采訪,你也會習慣。”